芒硝

芒硝

657人浏览 2025-09-19 07:04:41

芒硝,中药名。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等病症的治疗;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芒硝


别名

盆消


药材类别

矿物类


性味

辛苦咸,寒。

①《别录》:味辛苦,大寒。

②《药性论》:味咸,有小毒。马牙硝,味甘,大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咸。

④《纲目》:马牙硝,咸微甘。


归经

入胃、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入药部分

为矿物芒硝经煮炼而得的精制结晶。


产地和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在西藏 、内蒙古、黑龙江 、山西、吉林等省、区。


形态特征

单斜晶系。晶体为短柱状,通常成致密粒状、被膜状。无色透明,但常带浊白、浅黄、淡蓝、淡绿等色。条痕为白色。玻璃样光泽。断口贝壳状,硬度1.5~2。比重1.5。性脆。形成于含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饱和溶液的内陆盐湖中。


用法用量

内服:溶入汤剂,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细点眼或水化涂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④《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使。畏麦句姜。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芒硝的功效与作用

泻热,润燥,软坚。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口赤障翳,丹毒,痈肿。

①《别录》:主五脏积聚,久热胃闭,除邪气,破留血,腹中痰实结搏,通经脉,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陈致新。

②《药性论》:通女子月闭癥瘕,下瘰疬,黄疸病,主堕胎;患漆疮,汁敷之;主时疾热壅,能散恶血。马牙消,能主五脏积热伏气。

③《日华子本草》:马牙消末筛点眼亦,去赤肿障翳涩泪痛。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治热淫于内,去肠内宿垢,破坚积热块。

⑤《本草蒙筌》:清心肝明目,涤肠胃止疼。

⑥《本草再新》:涤三焦肠胃湿热,推陈致新,伤寒疫痢,积聚结癖,停痰淋闭,瘰疬疮肿,目赤障翳,通经堕胎。

⑦《本草求原》:马牙消,治齿痛,食蟹龈肿,喉痹肿痛,重舌口疮,鹅口。


附方

①治阳明病,腹满而喘,有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者,大便鞕:大黄四两(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大承气汤)

②治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一两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伤寒论》大陷胸汤)

③治关隔大小便不通,胀满欲死:芒硝三两,纸裹三、四重,炭火烧之,令内一升汤中尽服,当先饮汤一升,已吐出,乃服之。(《肘后方》)

④治食物过饱不消,遂成痞膈:马牙硝一两(碎之),吴茱萸半升(陈者)。煎取吴萸浓汁投硝,乘热服,良久未转,更进一服。(《经验方》)

⑤治小儿赤游行于体上下,至心即死:芒硝纳汤中,取浓汁以拭丹上。(《子母秘录》)

⑥治火丹毒:水调芒硝涂之。(《梅师集验方》)

⑦治眼有翳:芒硝一大两,置铜器中,急火上炼之,放冷后,以生绢细罗,点眼角中,每夜欲卧时一度点。(《孙真人食忌》)

⑧治小儿重舌:马牙消馀舌下。(《延龄至宝方》)

⑨治小儿鹅口:细研马牙消于舌上掺之,日三、五度。(《简要济众方》)

⑩治漆疮:芒硝五两,汤浸以洗之。(《千金方》)

⑾治代指:单煮川芒硝汤渍之。(《圣惠方》)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