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

苦木

979人浏览 2025-09-19 04:17:08

苦木,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干燥枝及叶,夏、秋二季采收,干燥。性味苦寒;有小毒。具有清热,祛湿,解毒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苦木

别名

黄楝瓣树、山熊胆、熊胆树、苦胆树、黄楝树、苦力芽、进口苦、黄檀木、苦皮树、臭辣子、苦树、鱼胆树、青鱼


药材类别

藤木类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归经

归肺、大肠经。


入药部分

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木材。


产地和分布

我国主要分布于陕、晋、冀、豫、苏、湘、桂、滇、川等省朝鲜半岛、日本、尼泊尔也有。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黑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具明显的黄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长20-30cm;小叶9-15,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二歧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达12cm,密被柔毛;花杂性,黄绿色;萼片4-5,卵形,被毛;花瓣4-5,倒卵形,比萼片长约2倍;雄蕊4-5,着生于4-5裂的花盘基部;雌花较雄花小,子房卵形,4-5室,花柱4-5,彼此相拥扭转,基部连合。核果倒卵形,肉质,蓝至红色,3-4个并生,基部具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或浸酒搽。


注意事项

本品有一定毒性,内服不宜过量。孕妇慎服。


苦木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胆道感染;疮疖;疥癣;湿疹;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


附方

①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小肠,小便赤涩刺痛。

②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下注,之热淋、血淋等。

③苦木汤(《圣济总录》):主治产后乳汁不下。

④木通散(《圣惠方》):主治喉痹,心胸气闷,咽喉堵塞不通。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