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柘木
柘木是桑科、橙桑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灰褐色,小枝无毛,略具棱,有棘刺,冬芽赤褐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偶为三裂,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绿白色,无毛或被柔毛,叶柄被微柔毛。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具短总花梗;雄花有苞片,附着于花被片上,花被片肉质,先端肥厚,内卷,雄蕊与花被片对生,花丝在花芽时直立,聚花果近球形,肉质,成熟时桔红色。5-6月开花,6-7月结果。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柘木
别名
暂无
药材类别
藤木类
性味
x味甘;性温。
①《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入药部分
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
产地和分布
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
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
柘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以上。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放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余均光滑无毛;基部3出脉,侧脉4~5对;叶柄长约1厘米,略有毛;托叶小,分离,侧生。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一或成对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1。聚花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红色,有肉质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花期6月。果期9~10月。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外用:适量,煎水洗。
柘木的功效与作用
主虚损;妇女崩中血结;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治崩漏,飞丝入目,疟疾。
①《日华子本草》:治妇人崩中血结,疟疾。
附方
①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洗目令明:拓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③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