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山姜

499人浏览 2025-09-19 07:32:38

山姜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山姜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日本也有分布。山姜叶色艳丽,十分迷人,多用于景观山石一旁,也可作为室内花园点缀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山姜味辛、性温,可入肺、胃二经,用于治疗脘腹冷痛,泄泻,食滞腹胀,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瘀滞,月经不调。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山姜


别名

姜叶淫羊藿(《贵州民间方药集》),美草(《本草经集注》),箭杆风(《草木便方》),九龙盘(《贵阳民间药草》),九姜连(《峨帽药植》)。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辛;性温。

①《本草拾遗》:辛,温。

②《纲目》:辛,热,无毒。


归经

肺;胃经。


入药部分

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


产地和分布

生于林下阴湿处。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日本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  

 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通常2-5片;近无柄至具长达2cm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mm,被短柔毛;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cm,开花时脱落;小苞片极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间常有退化的小花残迹可见;小花梗长约2mm;花萼棒状,长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齿裂;花冠管长约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cm,外被绒毛,后方的1枚兜状;侧生退化雄蕊线形,长约5mm;唇瓣卵形,宽约6mm,白色而具红色脉纹,先端2裂,边缘具不整齐缺刻;雄蕊长1.2-1.4cm;子房密被绒毛。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被短柔毛,熟时检红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种子多角形,长约5mm,径约3mm,有樟脑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调酒搽;或煎水洗。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牙痛,胃痛。

①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②《本草拾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③《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

④《峨帽药植》:治无名肿毒。

⑤《贵阳民间药草》:根茎和叶:温肺,散寒,止咳。

⑥《四川中药志》:根茎:治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


附方

①治劳伤吐血:九姜连(童便泡七日,取出阴干用)三钱,一口血三钱,山高梁三钱。泡酒半斤,每服一两。

②治虚弱咳嗽:㈠九姜连三钱,大鹅儿肠三钱。炖肉吃。㈡九姜连粉末一两,核桃仁一两。加蜂糖二两,混匀蒸热,制成龙眼大的丸子,含化吞服。

③治久咳:九姜连根(石灰水泡一天,用淘米水和清水洗净,蒸热,晒干)二钱,白芷二钱,追风伞二钱。泡酒一斤,每服一两。(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