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七

野三七

480人浏览 2025-09-19 06:02:21

野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竹鞭状,下部着生块根;掌状复叶轮生于顶;小叶狭披针形,边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淡绿色;核果状的浆果近球形,红色,野三七生于高山林下,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野三七喜冬暖夏凉潮湿通风的气候环境,怕严寒酷热;适宜生长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并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和油沙地。野三七采以播种的方式繁殖。野三七生用可于活血散瘀、疗伤止血;熟可用于强筋健骨、滋补。野三七还可治疗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软无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等症。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野三七


别名

白三七、竹节七、土三七、香刺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微苦;甘;性温


入药部分

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


产地和分布

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谷潮湿林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5-55m。根茎匍匐,有结节,并具凹陷的茎痕;根块状纺锤形。茎基鳞片宿存、叶互生,掌状复叶,3片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7cm,无毛;托叶卵形,长约2mm;小叶5,少有7,羽状分裂,裂片不等大,中部的较大,两端的较小,长6-12cm,宽2.5-6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偏斜,边缘具锯齿和刚毛,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50-80朵花,花梗长8-10cm,无毛,花萼5齿裂,无毛;花淡绿色,花瓣5,长卵形至长椭圆形;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或稍长;子房下位,2室,花柱2,结合成1个,柱头稍膨大而微弯。核果状浆果,球状肾形,直径约8mm,成熟后红色。种子2颗,近球形,白色,直径2-3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9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野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跌打损伤;风湿痛;咳血;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病后虚弱;肺痨


附方

暂无资料。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