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爪草

猫爪草

532人浏览 2025-09-19 07:32:04

猫爪草,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的干燥块根。分布于广西、台湾、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具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瘰疬痰核,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猫爪草


别名

猫爪儿草、三散草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甘辛;温;平。

①《中药材手册》:味微甘。

②《广西中药志》:味酸甘,性平,无毒。

③《河南中草药手册》: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肝、肺经。

①《广西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入药部分

为毛茛种植物小毛茛的块根。


产地和分布

生于平原湿草地、田边荒地或山坡草丛中,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山地亦可见生长。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湖北、广西。


形态特征   

小毛茛,多年生小草本。高5-20cm。簇生多数肉质小块根,块根近纺锤形或卵球形,直径3-5mm。茎铺散,多分枝,疏生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柄长6-10cm;叶片形状多变,单叶3裂或三出复叶;叶片长0.5-1.7cm,宽0.5-1.5cm,小叶或一回裂片浅裂或细裂成条形裂片;茎生叶较小,细裂,多无柄。花序具少数花;花两性,单生茎顶和分枝顶端,直径1-1.5cm;萼片5,椭圆形,长3-4mm,外面疏生柔毛;花瓣5,倒卵形,长6-8mm,亮黄色,基部有爪,长约0.8mm,蜜槽棱形;雄蕊多数,花药长约1mm;花托无毛;心皮多数,无毛,花柱短。瘦果卵球形,长约1.5mm,无毛,边缘有纵肋,喙长约0.5mm。花期3-5月,果期4-8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猫爪草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化痰散结。主主治瘰疬;结核;咽炎;疔疮;蛇咬伤;疟疾;偏头痛;牙痛。用于瘰疬未溃、淋巴结结核。

①《中药材手册》:治颈上瘰疬结核。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消肿,截疟。治瘰疬,肺结核。


附方

①治瘰疬:㈠猫爪草、夏枯草各适量。水煮,过滤取汁,再熬成膏,贴患处。㈡猫爪草四两。加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煎半小时,过滤取汁,加黄酒或江米甜酒(忌用白酒)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将原药再煎,不加黄酒服。二日一剂,连服四剂。间隔三至五天再续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猫爪草二两。水煎,分二次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