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

太子参

467人浏览 2025-09-19 09:20:13

太子参,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分布于福建 [4] 、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太子参


别名

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甘;微苦;性微寒。

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

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

③《中药志》:甘苦,微寒。


归经

归脾、肺经。

①《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入药部分

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产地和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和岩石缝中。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湖北、湖南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四周疏生须根。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有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最小,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最大,通常两对密接成4叶轮生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柄,叶背脉上有疏毛,边缘略呈波状。花二型:近地面的花小,为闭锁花.花梗紫色有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边缘白色而呈薄膜质,无花瓣;茎顶上的花较大而开放,花梗细,长1-2(-4)cm,有短柔毛,花时直立,花后下垂,萼片5,披针形,绿色,背面及边缘有长毛;花瓣5,白色,先端呈浅齿状2裂或钝;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

蒴果近球形。有少数种子,种子褐色,扁圆形或长圆状肾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月,果期5-6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注意事项

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

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用于脾虚体弱、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噪干咳。

①《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②《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③《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④《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⑤《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⑥《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附方

治自汗: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