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

珍珠母

808人浏览 2025-09-19 20:15:00

珍珠母,中药材名。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珠珠贝或蚌科动物几种河蚌贝壳的珍珠层。全年均可收集。将贝壳用碱水煮过,漂净,刮去外层黑皮,煅至松脆即成。市售品有采自制钮扣剩下的废蚌壳加工而成。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珍珠母


别名

珠牡、珠母(《本草图经》),明珠母(《中药志》)。


药材类别

动物类


性味

味甘;咸;性寒。

①《中国医学大辞典》:甘咸,冷,无毒。

②《饮片新参》:咸平,凉,微腥。


归经

味甘;咸;性寒。

①《中国医学大辞典》:入心、肝两经。


入药部分

为蚌科动物褐纹冠蚌、三角帆蚌或珍珠贝科动物合浦珠母贝的贝壳。


产地和分布

主产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


形态特征  

1.褐纹冠蚌,完整的贝壳呈不等边三角形,后背缘向上伸展成大形的冠。壳内面外套痕略明显;前闭壳肌痕大,呈楔形,后闭壳肌痕呈不规则卵圆形,在后侧齿下方有与壳面相应的纵肋和凹沟。左、右壳均具1枚短而略粗的后侧齿及1枚细弱的前侧齿,均无拟主齿。

2.三角帆蚌,完整的贝壳,略呈不等边四角形。壳面生长轮呈同心环状排列。后背缘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壳内面外套痕明显:前闭壳肌痕呈卵圆形,后闭壳肌痕略呈三角形。左、右壳均具2枚拟主齿,左壳具2枚长条形侧齿,右壳具1枚长条形侧齿;具光泽。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三角帆蚌与褶冠蚌主要区别点是:前者呈“三角帆”状,壳面具同心环纹,壳形扁平,而两壳相等,壳内珍珠层乳白色;而后者则呈不等边三角形,伸展呈大型的“冠”,壳内珍珠层乳白至淡蓝色,可资区别。

而马氏珍珠则壳呈斜四方形,壳面同心纹生长细密,成片状;壳内珍珠层具极强珍珠光泽,边缘无珍珠层为异尔。

3.合浦珠母贝,完整的贝壳呈斜四方形,后耳大,前耳小,背缘平直,腹缘圆,生长线极细密,成片状。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具一突起的长形主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打碎先煎;右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胃寒者慎服。


珍珠母的功效与作用

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主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癫狂惊痫;肝热目赤;翳膜遮睛。

①《中国医学大辞典》:滋肝阴,清肝火。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心跳,胸腹腆胀,妇女血热,血崩,小儿惊搐发痉。

②《饮片新参》: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

③《吉林中草药》:止血。治吐血,衄血,崩漏。


附方

①治肝阳上升,头晕头痛,眼花耳呜,面颊燥热:珍珠母五钱至一两,制女贞、旱莲草各三钱。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②治心悸失眠:珍珠母五钱至一两,远志一钱,酸枣仁三钱,炙甘草一钱五分。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③治内眼疾患(晶体混浊,视神经萎缩):珍珠母二两,苍术八钱,人参一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③治化脓性伤口感染和疖疮。珍珠层粉、炉甘石、龙骨、赤石脂、轻粉。研极细末,每3克加入冰片0.6克,外敷患处。(《中药临床应用》珍珠散)

④主治高血压。取珍珠母适量,研成细粉。1次3克,每天3次,开水冲服。(《高血压冠心病单验方》单味方)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