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的四大神兽是青龙、朱雀、玄武、白虎,而四大凶兽是饕餮、混沌、梼杌和穷奇。如果双方交手,肯定是四大神兽比较厉害。
一、四大凶兽
1、饕餮(tāo tiè)饕餮,亦有传说为“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后来它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据《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而据《山海经·西山经》描述:“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狍鸮指代的是饕餮,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战斗力亦是不凡。
2、混沌(hun dun)浑敦即混沌,它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据《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而据《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 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混沌。”这里的混沌被塑造成凶恶的形象,它代表无边的黑暗的形象出现,实力更是不凡。
3、穷奇(qiong qi)穷奇,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叫声像狗,主要靠食人为生。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这里说穷奇是少昊之子,蟜极之弟,后来成为四大凶兽之一。
4、梼杌( táowù)梼杌一般作上古凶兽,后来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这里的梼杌以凶兽的形象出现,不管是谁,只要阻拦梼杌,它便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和他大打出手,可见其凶残。
二、四大神兽
1、青龙青龙源于上古星宿崇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它的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法力无边。据《淮南子·天文训》详细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可见青龙在四灵中最为高贵,而且龙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均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白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它同时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也是由星宿变成的,它的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此成为尊贵的象征。据《 风俗通义》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汉代五行观念中,白虎也被视作西方神兽。
3、朱雀朱雀,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四大神兽之一,源于上古星宿崇拜,它代表着南方的神兽,代表的颜色是红色。据《书·尧典》“日中星鸟” 清孙星衍疏记载:“经言星鸟者,鸟谓朱雀,南方之宿… 郑康成之意,南方七宿,总为鸟星。”而最早典籍《楚辞·惜誓》记载:“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朱雀的形象类似凤凰,是一只吉祥勇武的飞鸟。
4、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它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与其他三灵一样,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文选》有备注:“龟与蛇交为玄武。”晋代人洪兴祖《远游》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日玄;有鳞甲,故日武。”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它除了长生不老外,还有善占卜以及通幽冥的寓意。
青雄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也被称为青黄、青黄石、黄石青等。它是从青黄苔科植物青黄的干燥苔藓部分提取而得。青雄黄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和凉血止血等功效。
青雄黄呈现为绿色或黄绿色的粉末状或块状物质。它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青黄苔素、青黄苔酸、青黄苔甙等。这些成分具有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的作用。
在中药应用中,青雄黄常用于治疗热毒病疮、痈肿疔疮、痔疮、疥癣等病症。它可以清热解毒,减轻炎症反应,消肿止痛,促进伤口愈合。青雄黄还可用于止血,对于一些出血的疾病如鼻衄、咯血、吐血等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青雄黄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也不适宜内服。因为青雄黄属于植物提取物,不适合个人直接使用,应选择来自正规渠道的产品。如果有相关病症需要治疗,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十二祖巫 上古巫族 盘古涅磐,天地混沌五行成灵,其一为上古巫族一派。 上古巫族:有十二祖巫,外界也称十二魔神,天生肉身强横无匹,吞噬天地,操纵风水雷电,天山移海、改天换地。 帝江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空间速度之祖巫. 句芒 《山海经·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东方木之祖巫. 蓐收 《山海经-海外西经》道:“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西方金之祖巫. 共工 《路史·发挥一》罗苹注引《尹子·盘古》:“共工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女娲补天,射十日。” 北方水之祖巫. 祝融 《山海经》云:“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南方火之祖巫. 烛九阴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时间之祖巫. 强良 《山海经-大荒北经》:嘴里衔蛇,手中握蛇。虎头人身,四蹄足,长手肘。 雷之祖巫 奢比尸 《山海经 大荒东经 卷十四》奢比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天气之祖巫. 天吴 《山海经·海外东经》云:“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风之祖巫. 龠兹 不是山海经里的神,而是上古的氏族名里有这样一句:“天皇燧人龠兹氏”。电之祖巫. 玄冥 《淮南子·时则训》云:“颛顼、玄冥之所司万二千里。”玄冥,颛顼的佐神,名禺强,又作禺京,字为玄冥,是雨师也,实为海神兼风神。雨之祖巫. 后土 《山海经 海内经》: 共工生后土。中央土之祖巫. 巫族相信万物有灵,而且可以通过精神感召祖巫降临,并能召唤各种生灵助战,修行传说中的通零术,不需具备强横的力量,讲求一种精神信仰和精神力修为,成效极快。《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也。\\\"又《汉书.效祀志》:\\\"民之精爽不贰,齐萧聪明者,神或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处位,为之牲器,能知四时牺牲,坛场上下,氏姓所出者以为宗。\\\" 正所谓:神魔鬼怪妖佛仙,天心修为我为前。 十二祖巫在天佑,三界神通舞中诠。
上古时代的四大神兽是青龙、朱雀、玄武、白虎,而四大凶兽是饕餮、混沌、梼杌和穷奇。如果双方交手,肯定是四大神兽比较厉害。
一、四大凶兽
1、饕餮(tāo tiè)饕餮,亦有传说为“龙生九子”的九子之一,后来它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据《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而据《山海经·西山经》描述:“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狍鸮指代的是饕餮,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战斗力亦是不凡。
2、混沌(hun dun)浑敦即混沌,它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据《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而据《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 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混沌。”这里的混沌被塑造成凶恶的形象,它代表无边的黑暗的形象出现,实力更是不凡。
3、穷奇(qiong qi)穷奇,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叫声像狗,主要靠食人为生。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又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这里说穷奇是少昊之子,蟜极之弟,后来成为四大凶兽之一。
4、梼杌( táowù)梼杌一般作上古凶兽,后来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这里的梼杌以凶兽的形象出现,不管是谁,只要阻拦梼杌,它便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和他大打出手,可见其凶残。
二、四大神兽
1、青龙青龙源于上古星宿崇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它的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法力无边。据《淮南子·天文训》详细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可见青龙在四灵中最为高贵,而且龙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均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白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它同时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也是由星宿变成的,它的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此成为尊贵的象征。据《 风俗通义》记载:“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在汉代五行观念中,白虎也被视作西方神兽。
3、朱雀朱雀,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四大神兽之一,源于上古星宿崇拜,它代表着南方的神兽,代表的颜色是红色。据《书·尧典》“日中星鸟” 清孙星衍疏记载:“经言星鸟者,鸟谓朱雀,南方之宿… 郑康成之意,南方七宿,总为鸟星。”而最早典籍《楚辞·惜誓》记载:“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朱雀的形象类似凤凰,是一只吉祥勇武的飞鸟。
4、玄武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它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与其他三灵一样,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文选》有备注:“龟与蛇交为玄武。”晋代人洪兴祖《远游》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日玄;有鳞甲,故日武。”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它除了长生不老外,还有善占卜以及通幽冥的寓意。
时之祖巫-帝江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浑敦即浑沌,浑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即原意为:像太阳一样平坦浑圆,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牛乍】牛,其阴多磬石,其阳【王雩】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枬,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其阳多【王雩】琈之玉,其阴多铜。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囗,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丰】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上竹下媚】,兽多【牛乍】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又西七十里,曰[羊俞]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上多棫囗,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嚣。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逐水出焉,北海注于渭,其中多水玉。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又西四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囗,阴多银,阳多白玉。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枬;下多菅蕙。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西南三百八十里,曰臯涂之山,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有白石焉,其名曰囗,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稿芨,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上敏下牛】。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囗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囗。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囗,其鸟多鹦鹉。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又西百五十里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东海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银,其兽多【牛乍】牛、羬羊、白豪。有鸟焉,其状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凫徯,其鸣自叫也,见则有兵。西南二里,曰鸟危之山,其阳多馨石,其阴多檀楮,其中多女床。鸟危之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厌,见则大兵。又西三百里,曰大次之山,其阳多垩,其阴多碧,其兽多【牛乍】羊、麢羊。又西四百里,曰薰吴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又西四百里,曰厎(zhǐ)阳之山,其木多稷、枬、豫章,其兽多犀、兕、虎、犳、【牛乍】牛。又西二百五十里,曰众兽之山,其上多【王雩】琈之玉,其下多檀楮,多黄金,其兽多犀兕。又西五百里,曰皇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皇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丹粟。又西三百里,曰中皇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西皇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其兽多麋、鹿、【牛乍】牛。又西三百里五十里,曰莱山,其木多檀楮,其鸟多罗罗,是食人。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北望冢遂,南望【遥去辶】之泽,西望帝之捕兽之丘,东望【虫焉】渊。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无草木,多青雄黄。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虫焉】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有而色。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为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山加鹞去鸟】崖。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琅?、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了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北望诸【囟此】,槐鬼离仑居之,鹰鸇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墨水出焉,而四海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鱼骨】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嬴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文,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枬,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彳敖】【彳因】,是食有。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鸱。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日而三尾,名曰囗,其音如囗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余鸟】,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上多楮,无石,其草多茆、蕃。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北五十里,曰劳山,多茈草。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北七十里,曰中山,其上多楮柞,其下多杻囗,其阳多金玉。区水出焉,而江流注于河。北二百里,曰鸟山,其上多桑,其焉多楮,其阴多铁,其阳多玉。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又北百二里,曰上申之山,上无草木,而多硌石,下多榛楛,兽多白鹿。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又北百八十里,曰诸次之山,诸次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棕,其草多药、芎䓖。多冷石。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其鸟多白雉白翟。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西二百五十里,曰白於之山,上多松柏,下多栎檀,其兽多【牛乍】牛、羬羊,其鸟多鸮。洛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渭;夹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生水。西北三百里,曰申首之山,无草木,冬夏雪。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又西五十五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多白金白玉。又西百二十里,曰刚山,多柒木,多【王雩】琈之玉。刚水出焉,北流注于渭。是多神【光鬼】,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又西二百里,至刚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蛮蛮,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鸟兽尽白。靼涴水出焉,而北流注于陵羊之泽。是多冉遗之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杯木,食之多力。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上如下鱼】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楮,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其阳多龟,其阴多玉。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凡西次四经自阴山以下,至于崦嵫之山,凡十九山,三千六百八十里。其神祠礼,皆用一白鸡祈,糈以稻米,白菅为席。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在《左传》中却称帝江为混沌,是上古时期的四大凶兽之一,它的形象就像一条巨大的狗。关于这样的记载也在《神异经》当中出现,在书中称帝江名为混沌,混沌的的外表很像是狗,有四个脚但是却没有爪,虽然有眼睛但是瘸看不见,行走也是不方便,有一双翅膀。它生平喜欢欺负善良的人,还喜欢一些残暴的人。除了出现在古书之中,在我国流传的一些神话故事中则将帝江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加工,在许多的神话故事中帝江成为了当时某些部落首领的称号,在颛顼时期帝江就是共工氏的首领,他曾经率领自己的部落多次与颛顼发生过大战,但是最终被颛顼打败而退出了华夏大地。刑天,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人物。刑天手使一柄巨斧和盾牌,身强力壮,是体型巨大的上古巨人,原为炎帝手下武将。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打败,刑天不服。而后蚩尤和黄帝大战,蚩尤被杀,刑天再也按捺不住那颗愤怒的心,径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黄帝争个高低。两人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直杀到常羊山旁。经验老道的黄帝趁刑天不注意,一剑将刑天头颅斩落下来。陷入了黑暗深渊的刑天暴怒,以双乳为眼,肚脐为口,继续与黄帝搏斗。
帝江,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神鸟。《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