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喝中药喝完了可能会有拉肚子的现象,他们就觉得中药是不好的,喝的都拉肚子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什么药喝了如果有药性冲突或者其他地方有不合适的都会有所反应。那么喝中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怎么喝中药?我们来看一看。
1、喝中药拉肚子原因
1、如果吃的是清热解毒的中药,拉肚子对你有益处,反之应即刻停止用药,观察12小时后再决定是否就医。身体有内火,如热感冒、心烦或长青春痘而吃中药引起的拉肚子,这是中药的药性把体内的热气往下引而排出,起到泄火的作用,是不用担心的。
2、好多中药喝了是会拉肚子的,因为中药本来就是排毒的一种药物,拉肚子多是排毒现象,像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等等这些清热解毒清热解毒药物就会使大便稀薄,所以出现拉肚子也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很严重就没事。
3、另外有的人一喝中药就拉肚子,可能是药物药性太凉引起的,如果腹泻严重的话要停药。另外并不是喝所有的中药都会拉肚子,主要是看喝的哪类方子的药,像上面所说的如果是清热解毒的方子,里面有寒的药物,喝了拉肚子就是正常的。
4、如果是其他病症而吃的中药,就应查找原因;吃中药是有忌讳的,补养身体的中药是空腹喝,清热解毒的中药是饭后喝,这样对身才有益处。
2、喝中药要掌握药物剂量
1、药物剂量是药物取得疗效的关键。许多人认为中药药性缓慢,加大剂量就能见效快。其实,药物随着剂量的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如有些人经常嚼食人参,或用来炖肉、煲汤,以达到保健作用,殊不知,人参吃多了可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躁、便秘、血压升高等毒性反应。
2、服药。煎好的汤剂宜饭前1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服药方法:一般每剂分2~3次服,1日1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1日连服2剂,以增强疗效。
3、药引子。中药处方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使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引子。药引子多是药食两用之品,如生姜、葱白、酒、醋等,具有增强疗效的作用,但不是所有方剂中都要用药引子,应根据病情,由医生来决定。
3、喝中药的禁忌
1、萝卜
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因此经常有吃中药习惯的人要注意,对萝卜必须要敬而远之。
2、生冷
吃中药期间对各种生冷食物也因该尽量避免食用,我国中医指出,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食用后非常难以消化。而且生冷类食物在食用后还具有刺激肠胃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马上吃中药的话将会严重刺激胃肠道,从而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因此要特别注意,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时要避免吃生冷类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就算没有在吃健脾暖胃方面的中药,在平时生活中也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否则的话将会导致病症更加严重。
3、辛辣
各种辛辣的食品对于正在服用中药的人群而言同样是靠需要忌口的,否则的话不仅会削弱药性,甚至还会与中药反应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我国中医指出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因此在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这类食物,或者痈疡疮毒治疗期间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比如像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这些食物如果在吃中药期间食用的话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并且引起出血症状。
4、油腻
各种油腻的食物在服用中药期间同样要忌口,中医指出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并且还有助湿生痰、滑肠滞气的特点。食用后会与药物混合并且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尤其是一些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少吃这类食物。这些都是在吃中药期间不能吃的食物,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降低药性并且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吃中药期间还应该避免吃西药,以免药性相冲。
5、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6、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总之,服药忌口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些也是长期临床观察的经验总结。当然,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4、中药一般分类
1、解表药:细辛桂枝防风羌活蔓荆子葛根柴胡炒牛蒡子蝉衣荆芥薄荷桑叶菊花升麻
2、清热药: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黄连虎杖栀子重楼柴胡板蓝根蒲公英地骨皮知母生地黄玄参胖大海大血藤赤芍白头翁牡丹皮
3、化痰止咳平喘药:炙麻黄制半夏川贝浙贝杏仁炒苏子炒莱菔子炙百部前胡白前桑白皮葶苈子炙紫菀炙冬花鱼腥草炒白芥子桔梗浮海石制远志
4、平肝熄风药:天麻勾藤炒僵蚕炒地龙蜈蚣全蝎
5、祛风湿药:羌活独活木瓜威灵仙仙灵脾海风藤青风藤制狗脊骨碎补防风虎杖香加皮稀莶草秦艽鸡血藤忍冬藤续断槲寄生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泽兰
6、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制元胡郁金丹参桃仁红花炒地必虫怀牛膝川牛膝制乳香制没药炙甲片牡丹皮
7、行气药:陈皮木香炒枳壳制香附姜黄制元胡
8、止血药:白及茜草蒲黄炭
9、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壳砂仁炒苍术制川朴
10、消食药:炙鸡金炒莱菔子
11、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茵陈炒车前子米仁金钱草扁蓄瞿麦滑石海金沙
12、安神药:炒酸枣仁制远志制五味子
13、补虚药:紫河车粉鹿角片炒杜仲制山茱萸枸杞子党参炒白术黄芪甘草当归炒白芍熟地黄麦冬北沙参
14、泻下药:生大黄火麻仁郁李仁大戟牵牛子甘遂芒硝
海金沙是一种药物,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关于海金沙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一般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
有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时服用,以便更好地被吸收。饭前服用药物可以让胃部清空,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如果医生或药品说明书建议在饭前服用海金沙,那么最好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
另一方面,有些药物需要在饭后服用。这是因为饭后服药可以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减少胃部不适感。如果医生或药品说明书建议在饭后服用海金沙,那么最好在饭后30分钟到1小时内服用。
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病情和个人体质来决定是否需要空腹服用或饭后服用。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胃溃疡、胃炎等疾病患者,医生可能会给出特殊的用药指导。
在服用海金沙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以便了解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时机。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上的指引将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用砂锅熬中药是最科学的用具,因为砂锅是瓷制品,不会产生化学反应。然后把需要熬的中药饮片放进砂锅中。
添水,熬中药用的水一定是凉水,不要用开水,加三碗水,把中药完全浸泡,最好浸泡半小时在生火开熬。
中药泡好后,放在火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那只能倒掉。熬中药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才行
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第二遍熬制时,可以加温水,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也是熬20分钟左右,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熬一会儿。
肝胆结石自然疗法,过程了解详细再做。建议用新鲜当季苹果,尽量安排在10月底至12月底这个时候的苹果新鲜,苹果储存太久有效成分会差些,会导致无效。肝胆结石自然疗法(糖尿病患者不能使用),急性发作的需要缓解症状后用本方法,无论肝胆结石大小形状位置都适合,无论男女老幼都适合。原理:利用苹果中富含的果酸成分软化结石和舒张胆管。配以大剂量脂肪摄入使胆囊本能产生大流量胆汁冲出结石,目前尚无副作用案例,无需担心使用本方法导致结石卡在中途等副作用问题。
一次性买起齐以下原料后开始疗程:有机苹果40斤(可网购价格略高的野生苹果),青柠檬800克(千万不能用黄柠檬,可网购),泻盐15克(化学名:硫酸镁可网购),特级初榨橄榄油125毫升(一般略大超市都有),挤压型榨汁机一台(可网购),有毫升标记的带盖子的杯子一只(喝东西能知道量,),吸管一根,热水袋一只。漏网勺一只(接排泄物用)
本方法一疗程为一周,建议从周一开始周末结束,方法:周一至周五每天喝1000毫升苹果汁(纯汁不能掺水),每天分4次每次喝250毫升,现榨现喝,白天3份,晚上睡前一份,注意白天服用时间一定要饭后一小时至饭前半小时之间,服用在饭后饭前时间间隔过短会可能导致无效,平时正常就餐,饮食宜清淡,避免过分油腻食物。周六早上将1000毫升喝完,早餐以流食为宜,避免油腻和多纤维食物,中午可少吃点东西,下午1点30后开始不吃任何固体食物,可喝水且不限量。晚上6点将5克泻盐兑250毫升温开水喝下,然后8点再服用5克泻盐兑250毫升温开水服下。晚上9点45用青柠檬汁125毫升兑125毫升橄榄油盖上杯盖充分摇匀喝下,由于味道古怪,所以用吸管直接插至喉咙边喝,这样可以避开味蕾感觉好很多,要一次喝完。10点上床睡觉右侧卧用热水袋贴着右下腹部15分钟后拿掉,睡觉。周末为排石日,早上起来会拉几次左右用米粒大小网眼的漏网或塑料箩接住排泄物,拉完后用水冲洗排泄物,有暗绿或黄绿色的就是结石。如果平时有严重便秘不想拉,把剩下5克兑250毫升温开水服下。
由于个体体质不同,其功效有缓有急,有的一次基本排尽,有的在2-3次后开始排石。如果第一次没有排出或B超显示未排尽,可每间隔30天多做几个疗程。
注意事项:疗程期间不要服用止痛药以及其他非必要药物。平时服用时间一定避开饭前半小时以内及饭后一小时以内,因为胃酸会中和果酸导致失效,周一到周五正常饮食,但宜清淡,尽量多喝水,忌生冷食物,尽量避免喝乳制品。周六晚饭是不吃的,期间也不能吃水以外的任何食物,柠檬青柠檬不要放榨汁机里榨,劈成两半用手捏挤即可出汁。买不到的东西网上都有。很多东西您理解可能会有误差,建议疗程前充分沟通。附加:疗法里的所有东西都没有治病作用,只是相互搭配起到排石作用,怎么大剂量也是排石所需,平时不能这样吃法,平时不要在网上乱查以为什么苹果汁泻盐橄榄油可以治胆结石就瞎吃乱吃多吃,否则对身体有害。
脚气 民间偏方 1.黄豆米皮糠(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黄豆100克,米皮糖160克。 用法:将黄豆与米皮糠用水炖熟吃。 2.红枣陈皮赤豆汤(民间方) 主治:脚气肿痛。 配方:陈皮4克,赤豆70克,花生仁120克,红枣10枚。 用法:将陈皮、赤豆、花生仁、红枣用水煎煮熟食用。 按注:一方无陈皮,一方再加大蒜无陈皮。3.麦芽煎(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麦芽适量。 用法:将麦芽用水煎服。4.冬瓜赤小豆(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大冬瓜一个,赤小豆130克。 用法:将冬瓜切盖去内瓤,装入郝小豆,放糖水中煨熟淡食,或焙燥为丸食,或加水煮至烂熟,分二、三次食。 按注:一方无大冬瓜加蜂蜜也可。5.皮骨黄豆(民间方) 主治:脚气。 配方:黄豆100克,陈皮3克,羊脚骨150克。 用法:将黄豆、陈皮与羊脚骨用水炖烂,适加调味品盐等食用。 按注:一方无黄豆。6.青鱼煮韭黄《民间便验荟萃》 主治:脚气。 配方:青鱼500克,韭黄250克。 用法:青鱼洗净,加韭黄煮食。7.白扁豆散(民间方) 主治:脚气浮肿。 配方:白扁豆适量。 用法:磨成粉,饭前每次10克,用灯心草煎汤调服,每日3次。8.花生红枣凤瓜汤《食疗百病》 主治:脚气。 配方:花生90克,红枣10粒,鸡脚10只,瘦肉120克,陈皮1/4个。 用法:红枣去核,与余料齐洗净。鸡脚连同瘦肉飞水冲净。陈皮水先煲沸,加入各材料煲2~3小时,调味即可。佐餐食。 按注:一方不用鸡脚、瘦肉,加饭豆。9.米糠饼《食疗大量病》 主治:脚病。 配方:米糠50克,面粉50克,红糖适量。 用法:面粉与米糠加水合均匀,加入化好的红糖,按常法煎成饼。当点心食。10.谷皮糠粥《食疗百病》 主治:脚气病。 配方:粳米50克,新鲜谷皮糠适量。 用法:粳米洗净煮为稀粥,待粥成时把谷皮糠调入粥中煮至粥稠。作早晚餐。11.紫菜车前汤(民间方) 主治:湿性脚气。水肿。 配方:紫菜、车前子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1 【组成】鳖1 只(约500 克)、大蒜150 克。 【用法】清炖,不另加作料,不能食者饮汤亦可。 【主治】干脚气。 方2 【组成】大葱连茎带叶150 克。 【用法】煮汤浸之,每日3~5 次。 【主治】湿脚气。 方3 【组成】葱150 克、花椒24 克、生姜15 克。 【用法】煎汤熏洗。 【主治】寒湿脚气。 方4 【组成】白芒、白芥子各等量,生姜汁适量。 【用法】前二味共研细末,姜汁调糊,敷于患处。 【主治】寒湿脚气。 方5 【组成】半夏12 克、生姜30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脚气攻心。 方6 【组成】槟榔12 克、生姜汁10 毫升、儿童小便适量。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脚气攻心。 方7 【组成】生姜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煮沸分服。 【主治】脚气冲心。 方8 【组成】吴茱萸、生姜各适量。 【用法】水煎分服。 【主治】脚气冲心。 方9 【组成】大蒜、生姜、艾叶各30 克。 【用法】共捣如泥,布包蘸酒(热酒)频擦患处。 【主治】脚气肿痛。 方10 【组成】葱白、田螺去壳各适量,庸香、轻粉各0.3 克。 【用法】麝香另研,其余诸药混合共捣烂如膏状,先取麝香末置脐孔中,药膏覆盖,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2 天换1 次,病愈为度。 【主治】湿脚气。 方11 【组成】小红枣500 克、黄酒250 毫升、海蜇头500 克。 【用法】用砂锅文火将红枣、海蛰头煮熟,随意吃并饮黄酒。 【主治】脚气。 【说明】忌荤腥油腻之物。 方12 【组成】葱白30 克、粳米适量。 【用法】煮粥食之。 【主治】老人脚气。 方13 【组成】大蒜100 克、花生米150 克。 【用法】砂锅煮熟后服食。 【主治】维生素B1 缺乏病。
有一些人喝中药喝完了可能会有拉肚子的现象,他们就觉得中药是不好的,喝的都拉肚子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什么药喝了如果有药性冲突或者其他地方有不合适的都会有所反应。那么喝中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怎么喝中药?我们来看一看。
1、喝中药拉肚子原因
1、如果吃的是清热解毒的中药,拉肚子对你有益处,反之应即刻停止用药,观察12小时后再决定是否就医。身体有内火,如热感冒、心烦或长青春痘而吃中药引起的拉肚子,这是中药的药性把体内的热气往下引而排出,起到泄火的作用,是不用担心的。
2、好多中药喝了是会拉肚子的,因为中药本来就是排毒的一种药物,拉肚子多是排毒现象,像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等等这些清热解毒清热解毒药物就会使大便稀薄,所以出现拉肚子也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很严重就没事。
3、另外有的人一喝中药就拉肚子,可能是药物药性太凉引起的,如果腹泻严重的话要停药。另外并不是喝所有的中药都会拉肚子,主要是看喝的哪类方子的药,像上面所说的如果是清热解毒的方子,里面有寒的药物,喝了拉肚子就是正常的。
4、如果是其他病症而吃的中药,就应查找原因;吃中药是有忌讳的,补养身体的中药是空腹喝,清热解毒的中药是饭后喝,这样对身才有益处。
2、喝中药要掌握药物剂量
1、药物剂量是药物取得疗效的关键。许多人认为中药药性缓慢,加大剂量就能见效快。其实,药物随着剂量的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如有些人经常嚼食人参,或用来炖肉、煲汤,以达到保健作用,殊不知,人参吃多了可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躁、便秘、血压升高等毒性反应。
2、服药。煎好的汤剂宜饭前1小时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服药方法:一般每剂分2~3次服,1日1剂;如遇特殊情况,可以1日连服2剂,以增强疗效。
3、药引子。中药处方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使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引子。药引子多是药食两用之品,如生姜、葱白、酒、醋等,具有增强疗效的作用,但不是所有方剂中都要用药引子,应根据病情,由医生来决定。
3、喝中药的禁忌
1、萝卜
不管是吃中药还是吃西药,在服药期间都应该尽量避免吃萝卜,否则的话药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人之所以会服用了大量药物后病情没有起色,与饮食不当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在吃中药的时候更不能吃萝卜,当然除了一些服理气化痰的药物外。之所以在此期间不能吃萝卜,是由于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在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因而大不到治疗以及滋补的作用。因此经常有吃中药习惯的人要注意,对萝卜必须要敬而远之。
2、生冷
吃中药期间对各种生冷食物也因该尽量避免食用,我国中医指出,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食用后非常难以消化。而且生冷类食物在食用后还具有刺激肠胃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马上吃中药的话将会严重刺激胃肠道,从而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因此要特别注意,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时要避免吃生冷类的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就算没有在吃健脾暖胃方面的中药,在平时生活中也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否则的话将会导致病症更加严重。
3、辛辣
各种辛辣的食品对于正在服用中药的人群而言同样是靠需要忌口的,否则的话不仅会削弱药性,甚至还会与中药反应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我国中医指出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因此在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这类食物,或者痈疡疮毒治疗期间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比如像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这些食物如果在吃中药期间食用的话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并且引起出血症状。
4、油腻
各种油腻的食物在服用中药期间同样要忌口,中医指出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并且还有助湿生痰、滑肠滞气的特点。食用后会与药物混合并且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尤其是一些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更应该少吃这类食物。这些都是在吃中药期间不能吃的食物,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降低药性并且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吃中药期间还应该避免吃西药,以免药性相冲。
5、腥膻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6、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总之,服药忌口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这些也是长期临床观察的经验总结。当然,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病人,特别是慢性病人来说,若长时间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
4、中药一般分类
1、解表药:细辛桂枝防风羌活蔓荆子葛根柴胡炒牛蒡子蝉衣荆芥薄荷桑叶菊花升麻
2、清热药: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柏黄连虎杖栀子重楼柴胡板蓝根蒲公英地骨皮知母生地黄玄参胖大海大血藤赤芍白头翁牡丹皮
3、化痰止咳平喘药:炙麻黄制半夏川贝浙贝杏仁炒苏子炒莱菔子炙百部前胡白前桑白皮葶苈子炙紫菀炙冬花鱼腥草炒白芥子桔梗浮海石制远志
4、平肝熄风药:天麻勾藤炒僵蚕炒地龙蜈蚣全蝎
5、祛风湿药:羌活独活木瓜威灵仙仙灵脾海风藤青风藤制狗脊骨碎补防风虎杖香加皮稀莶草秦艽鸡血藤忍冬藤续断槲寄生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泽兰
6、活血化瘀药:当归川芎制元胡郁金丹参桃仁红花炒地必虫怀牛膝川牛膝制乳香制没药炙甲片牡丹皮
7、行气药:陈皮木香炒枳壳制香附姜黄制元胡
8、止血药:白及茜草蒲黄炭
9、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壳砂仁炒苍术制川朴
10、消食药:炙鸡金炒莱菔子
11、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茵陈炒车前子米仁金钱草扁蓄瞿麦滑石海金沙
12、安神药:炒酸枣仁制远志制五味子
13、补虚药:紫河车粉鹿角片炒杜仲制山茱萸枸杞子党参炒白术黄芪甘草当归炒白芍熟地黄麦冬北沙参
14、泻下药:生大黄火麻仁郁李仁大戟牵牛子甘遂芒硝
其实除了尿道结石,肾脏也是会出现结石的情况的,而肾脏结石也是会给人带来很多不良的症状的,在肾结石还没有那么严重的时候,可以吃药来排石,比如肾石通颗粒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肾石通颗粒的相关知识吧。 肾石通颗粒要吃多久才能排石 肾结石可以服用肾石通颗粒,那么肾石通颗粒要吃多久才能排石呢? 肾石通颗粒是用于辅助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中成药,服药后排出结石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服药2周未排出结石者建议体外碎石。肾石通颗粒一种颗粒状的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很好的治疗肾结石,对于肾结石引起的肾部不适有特别好的的疗效,它的主要成分都是一些虫草成分精致而成,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这个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特别广泛。 针对肾石通颗粒这类药品而言服食后就可以排结石,还有化石的作用,但针对脾胃虚弱的病人不可以去服食的,避免会对消化道粘膜导致二次的损害,特别是针对这类药品有过敏症状的病人是肯定不能去服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万一造成皮肤过敏的反应是会导致很严重的人体反应,导致皮肤过敏状况。 肾石通颗粒有效果吗 肾石通颗粒是治疗肾结石的相关药物,可是具体来说肾石通颗粒有效果吗? 肾石通颗粒具有利尿排石的作用,对于比较小的肾结石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结石大小、位置、个人体质等原因,并不是每个患有肾结石的患者使用肾石通颗粒都有效果的。在用药之前最好是做彩超或者CT了解结石具体大小以及位置,是否有输尿管狭窄等情况,来决定是否可以使用肾石通颗粒治疗。不要盲目吃药,以免耽搁病情。 要知道肾石通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金钱草、延胡索、鸡内金、丹参、木香、牛膝等,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化石排石的功效,可用于各种泌尿系统结石,如直径<0.6cm的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的辅助治疗,但排出结石的时间与结石的大小、部位、成分等因素有关,通常服用2周后未能排出结石的患者,建议考虑体外碎石或手术。 肾石通颗粒长期服用对肾有伤害吗 有些人的肾石通颗粒不是短期服用的,那么肾石通颗粒长期服用对肾有伤害吗? 肾石通颗粒长期服用对肾有伤害。因此肾石通颗粒不建议长期服用,肾石通顾名思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排石治疗。肾石通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的有效成分包括金钱草、王不留行、延胡索、鸡内金、丹参、木香、牛膝、海金沙等这些成分,因此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化石、排石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肾结石、肾盂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的患者,一般服用1袋/次,2次/日。 因为肾石通颗粒是一种中成药,虽然临床上没有明确的副作用,但是药三分毒,大部分的药物都通过肝肾代谢,因此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所以不建议长期服用,而且如果石头已经排出,可以停止服用肾石通。 肾石通颗粒饭前还是饭后吃 肾石通颗粒服用有一定的方法,通常肾石通颗粒饭前还是饭后吃呢? 肾石通颗粒都是放在饭后服用,成人常用量都是一天两次一次一袋,用温开水在饭后冲服,临床上能够起到清热利湿,活血止痛,化石排石的功效,主要用于肾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结石以及输尿管结石。在应用肾石通颗粒过程当中要观察效果,如果应用七天仍然没有明显效果,这种情况建议到泌尿外科就诊,必要的时候选择手术治疗才行。 另外在应用肾石通颗粒过程当中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都是比较罕见的,有可能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导致烧心,反酸,恶心呕吐,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另外有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皮疹,类似荨麻疹一样的改变,对于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不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