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先煎还是后煎
184人浏览
2025-09-19 06:55:41
共6个回答
相关推荐
更多-
海金沙有什么功效与副作用 6个回答
-
海金沙如何繁殖 6个回答
-
海金沙需要另包吗 6个回答
-
海金沙能卖多少钱一斤 6个回答
-
海金沙品质一样吗 6个回答
-
海金沙卖多少钱一斤 6个回答
“海金沙先煎还是后煎”通常指的是药材中的一种处理方法。具体回答要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目的而定。以下是对于先煎和后煎的解释:
先煎(又称先炒、先烧)是中药煎制过程中的一种处理方法。它指的是在煎药水之前,先将某些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再加入其他药材继续煎煮。先煎的目的是将一些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以便更好地溶解到煎煮的药水中。这种处理方法通常适用于一些根茎类、硬质类药材,如黄芪、当归等。
后煎是指将一些不易被高温煮沸破坏的药材,在煎药水的过程中较晚加入。这样可以保持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不被过度破坏,使药材的功效更好地发挥出来。后煎适用于一些容易被高温煮沸破坏的药材,如灵芝、石斛等。
具体到“海金沙先煎还是后煎”的问题,需要根据该药材的性质和使用要求来决定。海金沙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和中暑等。根据海金沙的性质,一般认为先煎能更好地提取其有效成分,但具体煎制方法还需根据配伍使用的其他药材和临床实际决定。在使用海金沙时,最好咨询中医师或从药方中了解具体的煎制要求。
煎药之前我们要准备好用具,主要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方法和步骤:
1、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水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
2、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应该会有说明。
中药也叫中草药,是指中国传统医学中用以防病治病的物质,包括天然药及其加工品。虽然名义上叫中“草”药,是以草木类药物为主,也有动物药(包括龟、鳖、羊、虎等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昆虫药(包括蚯蚓、蜈蚣、土鳖虫等),矿物药(包括各种金属)。
熬中药必备的程序及规则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古人强调用陶器煎药,因陶器与药物所含各种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煎出的汤剂质量好,加上砂锅传热均匀、缓和,价格低廉,因而自古沿用至今。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熬中药必备的程序及规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熬中药必备的程序及规则 浸泡,使其软化。把药倒在药锅里,在煎药前先用清水,在室温下将药材浸泡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全草、花、叶、茎、皮类药物应浸泡20分钟左右,根茎、种子、果实、矿物等质坚药材应浸泡40分钟左右。软化后就到了煎熬的时候了。在加水后立即煎熬中药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中药大都是干燥的植物组织或矿物等的碎片,加水后,水并不能很快渗入其内部,如果立即煎熬,则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用火煎熬时,还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而是用冷水,因为热开水易使药材表面组织和植物细胞壁,像蛋白质等会很快凝固,从而影响水分的渗入,导致有效成分不易渗透出来。煎煮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火候应该是旺火,水开后就要改为小火了,同时煎煮时应注意加盖,以防止挥发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从药物中逸出。 等药物沸腾了以后,再开始计时,用小火再煎10~20分钟。中药一般是分两次煎,头煎和二煎。药物浸泡后开始头煎,应补加水至高出药面1~2厘米再行煎熬。包煎、后下的中药也应浸泡。 在二煎的时候,还得要加冷水,但是加的水量要少于头煎,加水量一般高于药的三到五厘米即可。这是因为头煎药通过浸泡和煎熬,已经吃足了水分,不能再吃水了,所以二煎药的时候加的水量一定要少,不过煎熬的时间还是像头煎一样。煎煮中药的时间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煎煮1小时左右,以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如果是治疗感冒等一些解表药,也就是含有挥发性质的药物,比如里面含有薄荷,那就少煎一点时间,防止药物的作用挥散了,否则就没有疗效了;而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一剂中药一般煎三次,最好将每次的煎液用纱布趁热过滤,然后将三次煎熬液合并,装入密封容器内待服。所以煎药也得有学问。我们一般煎熬的药液中成人药量约为250毫升(相当于八成满的普通饭碗);儿童药量约为150毫升(相当于半普通饭碗)。 在煎药的过程中,还得注意的是,这些药是由医院药房拿回来的,还是中药店买回来的,打开以后要仔细看里面有没有单包的东西,里面有先煎的、有后煎的、冲服的、包煎的,还有另煎的。 金石介壳类中药需先煎,如龙骨、石膏、牡蛎、磁石、龟板、鳖甲等这些矿石类、贝壳类的药物,都属于先煎的,宜先煎半小时左右。而另一些气味芳香的,具有挥发性质的药物,如薄荷、藿香和钩藤等却要后煎,凡贵重、数量少和挥发性强的药物,如珍珠、羚羊角、三七粉不需煎煮,只要将药物研成细末,这就需要分冲,不能放在药里,吃的`时候分别对在汤药里。再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即可。有一些粒小的,含有黏性的,易于沉底焦化和糊化、难以过滤的药物,比如车前籽、赤石脂、青黛,都要包煎,可用纱布将药包好或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锅内煎煮。而对人参、鹿茸等,怕药液损失,为了减少损失,就需要另加热煎煮,煎完了以后把药液兑在汤药里吃。 当然根据不同的药物性质还有不同的煎药方式,如有些只需要浸泡即可,如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药物,像肉桂末,最好是将其制作成片,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后服用。还有需要另炖的,有些胶、糖类药物如阿胶和饴糖等溶解后粘度较大、泡沫多,煎时会结底焦化,并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也应该将这类药物溶于已煎好的药液中,放在一个碗里,倒点水,放在锅里化,吃药的时候再喝。 制剂的质量决定一味药疗效的好坏,因此饮片在加工成制剂时,一定要遵从传统的煎熬程序,才能保证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饮片煎熬有\"先煎后下\"的次序,有些必须要先煎,有些必须要后下,否则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先煎后下\"的次序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其特殊的意义。比如有强心作用的饮片附子要先煎,是为了水解所含乌头碱的成分,乌头碱对人体有毒性,煎的时间长,就可以化解其毒性。薄荷就得后下,防止其挥发油过分损失,煎太久挥发油挥发掉了,就失去应有的药效。如果生大黄后下,可防止其中蒽醌苷被水分解,蒽醌苷是一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掏细菌作用的化合物质。饮片的先煎和后下的顺序不同,使其药效也有所不同,生大黄先煎,通便的作用大,后下或同下,清热的作用突出。 首煎时,应先煎有效成分难于煎出的药物,如矿物或动物的骨、甲壳,植物块根类的天麻、沙参、天冬等,种子类的莲米、芡实等。煎沸约20分钟后,再加入气味芳香易挥发或受热易破坏其有效成分的药物,如薄荷、荆芥、砂仁、银花、大黄、苍术等,并搅匀,煎熬5~10分钟即可。 诃子、延胡索、草果、瓜蒌仁等药物,煎前应捣碎。辛夷、旋覆花等有绒毛的,对咽喉部、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药物,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等细小种子类,浮于煎液表面而影响有效成分煎出的药物,滑石、赤石脂、海金沙等易使煎液浑浊的药物,最好包煎。而血竭、三七粉、川贝母粉等冲服的药物、阿胶、龟胶等烊化化服的药物、羚羊角等需要磨汁兑入的药物,则最忌讳放入煎器中煎熬。 ;
不用,在加工前人家已经洗过,但如果你不放心,是可以的,但要看看有没有粉末一类的,有就不能洗。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煎药完以后发现煎药壶里有好多沙子啊,不会影响疗效.拿进微波炉加热不会影响疗效
海金沙和滑石粉都放在药里一起煎就可以了
!这两种东西不会溶解在药液里的!包煎会影响其药效.吃掉的话,看来是吃得多
但是人体吸收的并不多,同样也达不到药效!而且对人体的胃肠道也有影响.所以这两种中药可以先煎10-20分钟然后再把其他的药放入一起煎就可以了!
海浮石是石头,有效成分比较难溶出,可以先泡半个小时,再先煎半个小时。
海金沙很轻,水开容易随随流掉,可以用布包起来,一起下去煎。
滑石粉会使药浑浊,难喝,也不能洗,会随水流走,可以和海金沙一样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