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173人浏览 2025-09-19 08:43:33

6个回答

  • 豆呗
    豆呗
    最佳回答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一种骨骼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

    佝偻病的主要症状和表现包括:

    1. 骨骼方面:佝偻病主要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最常见的症状是X型腿或O型腿(即腿弯曲向内或向外),这是由于骨骼的软弱和畸形引起的。患儿的骨骼可能会变得很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2. 脊柱方面:佝偻病还可以导致脊柱畸形,如背部和脊椎弯曲,导致驼背(佝偻背)的出现。脊柱畸形可能会导致身高矮小和体姿异常。

    3. 肌肉方面:由于佝偻病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萎缩,患儿可能会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他们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站立不稳或无法完成常规的运动。

    4. 发育迟缓:佝偻病会影响儿童的整体生长发育。患儿可能会出现身高增长缓慢、体重不增等状况。

    5. 神经系统方面:佝偻病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患儿可能表现出烦躁、易激动、睡眠障碍等症状。

    6. 其他症状:佝偻病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多汗等。

    佝偻病的症状和表现主要集中在骨骼、脊柱、肌肉和生长发育等方面。如果怀疑孩子患有佝偻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确诊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 努力赚钱的乐乐
    努力赚钱的乐乐

    佝偻病比较常见于小儿群体,这是因为这个时候身体需要一些营养元素,如果缺乏很容易导致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佝偻病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骨骼发育不善的情况,那么患有佝偻病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佝偻病的症状有哪些。

    1、夜哭郎

    夜晚啼哭是佝偻病的初期症状之一。佝偻病患儿经常于睡觉时惊跳,受外界轻微的刺激即被突然惊醒、哭闹。这一症状大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到夜晚,就哭闹不休。

    其实,很多小儿的夜哭就是缺乏维生素D的一种表现。因为人体缺少维生素D时,大脑皮层的抑制功能减弱,故小儿容易烦躁、夜啼。

    2、爱出汗

    佝偻病的另一早期表现为爱出汗。维生素D缺乏能引起管理汗腺分泌活动的植物神经易于兴奋,小儿爱出汗,尤其是头部出汗多。睡觉时有时出汗,湿透内衣,头部汗滴冒出,将头发、枕巾都浸湿。

    3、脱头发

    患佝偻病的小儿,往往头发稀少、枯黄、细如绒毛。枕部的头发常常脱掉,形成“枕秃”。这种脱发的现象,也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致,因为小儿烦躁不安,加之头汗多,刺激头皮发痒,故睡觉时常在枕头上摩擦,日子一久,枕部的头发就被磨光了。

    4、乒乓颅

    乒乓颅是颅骨软化的一种表现,是佝偻病骨骼改变中最早的征象之一,多见于6个月左右的小婴儿。当用手指按压患儿的颅骨时,受压部位能往下凹陷,松手后,凹陷的颅骨又立即弹回原处,如同压乒乓球壳似的,因此称做“乒乓颅”。这种现象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骨骼的钙化不良,颅骨变薄、变软所致。

    5、“五迟”症

    小儿佝偻病还可表现为五迟症:长头发延迟;出牙延迟;站立延迟;行走延迟;说话延迟。这与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骼及身体发育障碍。小儿发育延迟、停滞,表现不活泼,对外界事物反应低下,都可由佝偻病引起。

    6、方颅

    小儿佝偻病还可出现方颅。双侧额角和顶角是额骨和顶骨的骨化中心所在部位,当维生素D缺乏时,这四处骨化中心不能正常地形成新的骨骼组织,使骨样组织在额角和顶角处堆积,如是形成对称性的圆形隆起,以致头颅成为方形,故称为方颅。

    7、前囟门晚闭

    小儿的前囟门正常应是1岁-1岁半左右闭合。当患佝偻病时,骨化过程发生障碍,加之前囟门扩大,故出现闭合延迟。

    8、鸡胸龟背

    鸡胸龟背是形容人的胸部正中像鸡胸一样向前突起,背部向乌龟一样弓驼。佝偻病可以引起这种畸形,一般在患儿开始坐以后出现。胸部的畸形除鸡胸外,常见的还有肋骨串珠、肋膈沟、漏斗胸等。

    9、蛙形腹

    佝偻病患儿可有全身肌肉韧带的松弛,因而头颈软弱,坐、站、走延迟。由于腹壁肌肉的松弛,在腹腔压力的作用下,腹部则膨大,好像青蛙的腹,故称为蛙形腹。由于腹壁肌肉的松弛,还容易发生肚脐膨出,称为脐疝。

    10、四肢畸形

    四肢的畸形改变常见有手镯、脚镯、O形腿、X形腿等。

    手镯、脚镯:在腕部或脚踝部,由于成骨部位的骨样组织堆积,因而形成钝圆形的环状隆起,好像戴着一副镯子。

    O或X形腿:由于骨质软化和肌肉、韧带松弛,尤其是在小儿学站立、走路时的重力的作用下,患儿的下肢容易发生异常弯曲。

    11、全身症状

    佝偻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除了骨骼病变所引起的主要症状以外,还可有全身各器官机能低下所引起的其他症状。如肺炎、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等。

    12、佝偻病的预防措施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

    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多晒太阳

    由于晒太阳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可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

    3、尽量采用母乳喂养

    母乳不仅含有抗体,能提高宝宝身体免疫力,母乳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被宝宝吸收,减少宝宝患佝偻病的可能性。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4、及时添加维生素D

    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400IU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1、母乳喂养婴儿,应在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均补充至2岁。

    2、非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奶量摄入小于1000ml的儿童,应当补充维生素D400IU/日。

    3、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5、增加营养

    小孩添加辅食后,父母可在其饮食中适当添加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等。另外像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产品、添加维他命D的营养强化食品,也含有维生素D。

  • 燕子
    燕子

    骨骼改变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还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肌肉松弛等。佝偻病活动早期主要表现神经精神症状,小儿爱急躁、出汗多、睡眠不安、睡惊、夜哭、枕秃。活动期主要是骨骼改变:

    1.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用手指轻按枕、顶部,有按乒乓球样感觉。前颅和骨缝边缘也有软化现象,但在3月以上的婴儿才有诊断意义。头颅变形多见于8~9月以上患儿,最早见方颅,严重者可见马鞍形或十字形。患儿前颅闭合晚(1岁半仍未闭全)。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或见出牙顺序颠倒,牙质缺乏釉质而患龋齿。

    2.胸部骨骼改变:有肋骨串珠(前胸胁骨一部分像算珠子鼓起);肋缘外翻、严重的可见鸡胸(胸骨向外突出),漏斗胸(胸骨下部凹陷)。

    3.四肢:手镯和肢镯多见于6个月以上。患儿手腕和足踝部成钝圆形环状隆起。到小儿会站立开始走路后因骨质软化及肌肉关节松驰在身体重力影响下造成下肢弯曲。出现罗圈腿(两足跟靠拢时以膝向外弯曲)和“X”形腿(双膝靠拢时双足分开向外)。其他骨骼变化还有脊柱弯曲、骨盆扁平等。活动期佝偻病还有全身肌肉松弛,表现颈部无力,坐、站、走较正常孩子晚,腹肌无力使腹部膨隆如青蛙肚子。佝偻病患儿血液化验则有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变化,骨骼X线检查也有特异的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可确定佝偻病的诊断。

  • 冷暖自知
    冷暖自知

    1.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疾病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因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2.刚开始,宝宝的佝偻病常表现为精神和神经症状,如易怒、夜间易醒多汗、喂奶哭闹时出汗较多,有时连枕头也会湿透;然后会出现骨骼发育的病理改变,如头部弹性如乒乓球,方颅、前囟门大而闭合慢,头枕骨部毛发稀少,牙齿萌出、坐、走较正常婴儿晚,肩胛骨凸起如“鸡胸”,肋软骨扩张形成“串珠”状,膈肌沿横腔粘连向内凹陷形成横沟,即哈里森沟。由于四肢远端的类骨质组织增生,腕部和足部就像“手镯”和“脚链”。因骨质增生下肢变软。结合负重,可能会出现屈膝、屈膝、平足等畸形。

    3.夜间多汗,由于钙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汗腺受体的兴奋,儿童缺钙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夜间多汗、醒后哭闹、睡眠不安等。,这些都与自主神经调节能力下降有关。

    4.颅骨软化。颅骨软化是佝偻病早期的症状,多见于3 ~ 6个月的婴儿。前囟门大,但闭合晚,但最晚2-3岁才能闭合。颅骨畸形。牙齿出得晚,严重时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釉质发育不良。

    5.出牙晚和出牙不规律,正常儿童一般在4-6个月开始长乳牙,而缺钙儿童往往1岁多尚未萌出牙齿,或牙齿发育不良,排列不齐,咬合不正,牙齿松动,过早脱落。6.腿变成O型腿或X型腿,手腕和脚踝加大,形成佝偻病“手镯”和“脚手镯”。严重者还可见脊柱弯曲、脊柱侧凸或后凸、骨盆畸形。严重的女胎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难产。7.佝偻病的其他表现,比如:抬头、坐起、站立、行走迟、关节松弛过伸、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等。

  • 甜辣咸鱼
    甜辣咸鱼

    男性有缺钙的情况会导致身体乏力,还会引起睡眠时抽筋,骨关节疼痛等症状,需要注意钙质的补充,可以吃核桃,芝麻糊,牛奶,豆干,芥菜等补充钙质,平时也可以使用鱼肝油或者维生素d调理,具体用药请遵医嘱,要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 汰妃餹
    汰妃餹

    小儿佝偻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称小儿骨软化症。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坐立不安、出汗、枕头秃顶等。严重者可引起骨骼畸形,主要表现为颅骨、鸡胸、X形腿、O形腿等症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发病缓慢。一般发生在3个月至2岁的儿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佝偻病。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多晒太阳,提倡母乳喂养,及时给孩子补充食物,每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