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干茵陈治什么病
259人浏览
2025-09-19 16:04:22
共7个回答
-
渺渺最佳回答一、叶子区别茵陈蒿的叶子很柔软而且皱缩,把它的叶子展平后叶片呈1到3回羽状分裂,叶子长1到3厘米,宽大约1厘米,小裂片呈线形、卵形或是倒披针形,全缘。青蒿的叶子互生,叶子两面青绿色或是淡绿色,茎中部的叶子呈羽状分裂,有线形的小裂片,裂片呈长圆形,基部呈楔形,先端尖锐,具有小锯齿。二、花朵区别茵陈蒿头状花序,呈卵球形或近球形,花朵多数,直径在1.5到2毫米。青蒿长有头状花序,呈半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3.5到4毫米,花序下垂,开出的花朵淡黄色。三、功效区别中药青蒿之正品,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花蕾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切碎,晒干。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青蒿是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青蒿茎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至80厘米,直径0.2至0.6厘米;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呈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茵陈蒿别称茵陈蒿(本草衍义)因尘、因陈、茵陈、茵陈蒿、绵茵陈(神农本草经等),白茵陈(中药志),日本茵陈(俗称),家茵陈(湖北),绒蒿(广西),臭蒿、安吕草(江苏)为菊科、蒿属植物。早春采收幼苗,为菊科、蒿属植物,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茵陈蒿的嫩苗。早春采收幼苗,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扩展资料:把青蒿和茵陈蒿当作一味药物,认为“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然而茵陈蒿和青蒿确实不是一味药物,茵陈蒿是多年生的,青蒿是一年生的。连张锡纯这样的先哲都误认为二者是一物,说明它们的功用应该是很相近的。总的来说,都是味苦寒凉,气味芳香,得少阳之气,能够生发。分开来说茵陈蒿主要治黄疸,青蒿主要清热。我们可以从这两种植物生命周期的不同来探讨其药性的不同。青蒿是一年生植物,从一粒种子白手起家,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挣来的,因此它里面既有生发的阳气,又有积攒的阴气;茵陈蒿就不同了,古人说它是因陈,卢之颐说“因者,仍也,托也;陈者,故也,有也”,陈是它往年的旧根,它每年春天都是在这个陈根上发出来新芽,可见它不是白手起家,而是仗着祖上的基业,就好象刚开始做生意就有很多本钱,自己光有开拓性就行了,不象青蒿那么注意积攒阴气。但要注意,茵陈蒿的本钱在哪呢?在老根上,我们用药时是去掉老根的,只用嫩芽。这就等于把它的阴气都扔掉了,只留下它的生发之气。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事物总是阴阳的平衡体,青蒿中的阴与阳是平衡的,茵陈蒿中的阴阳也是平衡的,但茵陈蒿中阴阳分布的部位却不均匀,它的阴气主要存储在老根里,嫩芽以阳气为主,这样一来茵陈蒿明显不如青蒿含有的阴气多,因此造就了它们的主治方向不同。青蒿含阴气多,又能芳香外达,也就善清骨蒸劳热。《神农本草经》记载它主“留热在骨节间”。骨蒸一般是由于阴血虚少,阳气又陷入阴分进行煎熬,使人感觉着热从里面发出来,治疗如果单纯升提阳气,用一些阳药,可能对阴血更加伤害;如果单纯滋阴,阳气陷在里面出不来,将来还会消耗阴血,所以必须寻找既能滋阴又能散邪的药物,青蒿无疑是非常适合的。《本草新编》:“青蒿,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热之火,泄火热而不耗气血……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青蒿能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而沙参、地骨皮只能凉骨中之火,而不能外泄也。”著名的青蒿鳖甲汤就是治疗“治疗温病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吴鞠通本人说是从小柴胡汤变化来的,用青蒿来代替柴胡引邪外出(可能是担心柴胡伤阴)。因为青蒿含阴气较足,和茵陈蒿比起来就偏于血分,所以又常被用来凉血止血。总之青蒿是散热而不伤阴。参考资料:太平洋时尚网
-
小玉米阴干茵陈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其主要功效和作用如下:1. 促进血液循环:阴干茵陈可以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对于一些因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2. 缓解疼痛:阴干茵陈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一些疼痛症状,如关节炎、肌肉疼痛等。3. 清热解毒:阴干茵陈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因体内热毒引起的疾病,如口腔溃疡、皮肤感染等。4. 抗炎消肿:阴干茵陈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消肿作用,对于一些炎症引起的疾病,如皮肤瘙痒、湿疹等有一定的疗效。5. 改善免疫功能:阴干茵陈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阴干茵陈虽然有上述药用价值,但并不是通用药物,使用时应遵医嘱,并根据自身情况、病症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用法。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案也会不同,如果出现不适或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
沉思人阴干茵陈是一种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疾病。阴干茵陈是指将产自草本植物茵陈(学名:Lindernia)的地上部分进行采收后,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干燥而成。该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宣肝散结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治疗。茵陈有活血化瘀、舒肝、退黄等功效,所以常被用于治疗肝胆疾病。具体病症包括肝胆湿热、黄疸等。肝胆湿热是指肝胆系统出现湿热内蕴的症状,常伴随着黄疸、口苦、口干、尿黄等症状。茵陈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湿热,减轻相关症状。黄疸是一种常见的肝胆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发生黄染。茵陈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黄疸的消除。在使用茵陈治疗肝胆疾病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适量使用的原则,避免过量使用或超过医生的建议剂量。
-
电台小妖泡着喝好,有清利肝胆作用,多生晒干或阴干,多用于肝胆湿热体质倾向者。白蒿(HerbaArtimisiaeSieversianae)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白蒿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还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白蒿不仅可以有效的促使胆石患者的胆汁流量的增加,而且还能明显的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疗效。白蒿具有一定的保肝功效,因为它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以及诱导肝药酶,另外它对肝细胞的再生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扩展资料:白蒿对伤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解热作用,白蒿中6,7-二甲基七叶苷元对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关节肿胀程度有抑制作用。白蒿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脂的动物的血清胆固醇浓度和β-脂蛋白的含量,而且还能够明显的降低主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含量,从而使动脉壁的粥样化斑块疾病的病情减轻。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白蒿
-
卡洛斯茵陈原名因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的清湿热、利胆退黄要药。《伤寒论》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用治湿热黄疸,症见身黄如橘子色、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苔黄干、脉弦数之阳黄证;《张氏医通》取茵陈配附子、干姜、甘草,用治肤色暗晦、寒盛阳虚、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苔白腻,脉濡滑或沉迟之阴黄证;皆以茵陈为君药,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 现代药理实验,茵陈胆道汤(茵陈、栀子、柴胡、黄芩、木香、枳壳、大黄、金钱草)用于经麻醉的实验犬,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不仅使胆汁流量增加,还使胆汁内固形物含量明显降低。 可见,茵陈确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利胆药,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或尿少色黄等证。 滨蒿、茵陈蒿 陶弘景谓:“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古人很早以前就观察到,严冬来临时,茵陈的地上部分枯萎,但地下的根依然存活。翌年开春,前一年枯萎了的地上部分会重新萌发新芽。陈藏器《本草拾遗》因此释名道:“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 综合“似蓬蒿而叶紧细”“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等特征,结合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所附的茵陈图,可以确证,古代本草中的茵陈就是今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近世,本草学家经考证,认为《名医别录》所称“生太山及丘陵坂(坡)岸上”、韩保升所称“叶似青蒿而背白”(指幼苗)的茵陈,即今之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而陶弘景所称“经冬不死,至春又生”者,虽未指明出产地区,但显然为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所以,现时全国各地通作药用的滨蒿和茵陈蒿都属于传统药用茵陈的正品。据此可谓,茵陈自古至今的药用品种是一致的。 滨蒿又称猪毛蒿,为一二年生至多年生草本;茵陈蒿又称猴子毛、羊毛茵陈、牛尾茵陈,为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 它们的植物性状稍有不同。滨蒿的根纺锤形或圆锥形,多垂直;茵陈蒿根分枝,常斜生。滨蒿的茎常单一;茵陈蒿茎常数个丛生。滨蒿瘦果小;茵陈蒿瘦果较滨蒿的稍大。滨蒿花期8~9月,果期9~10月;茵陈蒿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滨蒿生于沟边、山坡、砂砾地或盐碱地,广布于全国各地,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茵陈蒿生于海滩和沿海河边沙土或壤土上,少数出现于近海地区的山坡上,分布于我国东部与南部沿海省区,主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 滨蒿和茵陈蒿经加工整理后的药材,商品统称绵茵陈。 它们的生药性状极为相似,肉眼难以区分。利用显微鉴别能将两者分别。 滨蒿和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如把它们统统列出来,篇幅一定很大,成分的名称很专业,读者也很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那就简单一点说吧。在滨蒿和茵陈蒿的化学成分中,具有利胆作用的成分竟不下七八种。它们中有的存在于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有的存在于植物生长的幼苗阶段,有的存在于植物的花果期,有的开始时含量较低,随着植物的生长,其含量越来越高,有的则方向相反,所有的这些有效成分都是茵陈利胆作用重要的物质基础。 现代药理实验的结果表明,茵陈除了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和退黄外,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皮肤病原性真菌的生长,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此外,茵陈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及利尿的功能。 怎样采收茵陈才最好 茵陈的采收季节直接影响到药用茵陈的质量。据我国古代早期本草记载,茵陈的采收季节为农历五月之后的夏季。如《名医别录》曰:五月及立秋采阴干。宋《本草图经》云:“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至明代,逐渐有所变化。从李中立的《本草原始》开始,已经有“三月采收于日中暴干”的记载,并说“亦有用花实者”。花实须在秋季采收。这就是说,在春季采收的幼苗或秋季采收的花果也都可作茵陈入药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跨度大,故在茵陈的采收问题上各地说法不一。 有谓“正月茵陈二月蒿,过罢二月当柴烧”者,亦有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者,而《植物名实图考》则谓,“四月茵陈五月蒿”。 综合以上文献及农谚所述,古今采收茵陈,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有;就茵陈的药用部分而言,则幼苗、茎叶、花实均有之。 那么,究竟何时采收为好?茵陈的药用部分,是幼苗好,还是带花实的茎叶好?它们都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曾对不同采收季节茵陈的利胆作用进行过实验比较。结果认为,有明显利胆作用的是茵陈蒿的花穗,而不是幼苗。但我国学者以茵陈的幼苗作动物实验,确证其有利胆作用;自古以来医家大量的临床病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两家的结论看似矛盾,其实也很好解释。茵陈无论药用幼苗还是花穗,都具有利胆作用,这一点无须置疑。实验的结果之所以不同,可能各自的利胆成分不尽相同,实验时所用的剂量也可能有差异。 重要的利胆成分茵陈色原酮在头状花序中的含量以9月份时为最高,在叶中的含量以8月份时最高,4~5月的叶中含量极少,1~3月的叶中则不含。另一个利胆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素则仅存在于头状花序中,且也是以9月份时含量最高。这就是日本学者认为唯茵陈的花穗和果穗具有利胆作用的依据。 我国学者从滨蒿幼苗中分得利胆作用的重要成分对羟基苯乙酮,而对羟基苯乙酮在茵陈幼苗抽茎期至花前期含量较高。茵陈幼苗中已知的利胆成分,除了对羟基苯乙酮外,还有绿原酸,而绿原酸的含量以幼苗中最高。因此,完全用蒿属香豆素和茵陈色原酮的含量多少来评价茵陈的质量并以此作为确定其采收期的依据,这是不全面,也是不恰当的。《中国药典》现在规定,茵陈可以在春季幼苗高 6~10厘米时采收或在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春季采收者称“绵茵陈”,秋季采割者称“茵陈蒿”。 也有学者认为,虽然茵陈的幼苗或花穗、果穗都有利胆作用,但究竟哪个药用部分更好,今后应继续通过严格的实验研究、多指标的对照比较和长期的临床观察来得出正确的结论。考虑到茵陈的花穗或果穗在我国古代早有应用的记载,如果二者临床效果一致的话,那么采用花穗、果穗入药是值得提倡的。因为一株花果期茵陈的总重量相当于一二十株幼苗的重量。从保护药源、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这一点是应该也是值得考虑的。 用作食疗方法多 茵陈除了药用外,自古就有食用的习惯。李时珍曰:“茵陈昔人多莳为蔬。”又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说明茵陈确实可以作菜蔬食用或用于食疗。杜甫有诗云:“棘树寒云色,茵陈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洪舜俞《老圃赋》则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酒糟紫姜,醋拌茵陈青苗……怎么样,勾起您食欲了吧?由此想见,古人春采茵陈幼苗入药也许就同茵陈食蔬的习俗有关。 茵陈食用的方法很多。从实用、简便两者求之,今采撷两则,以飨读者。 新鲜茵陈蒿嫩茎叶250克,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后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证。 鲜茵陈蒿10克(如无鲜品,可用干茵陈蒿5克代之),蜂蜜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后,用冷开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冷开水,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饮服。此法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的作用。 程超寰 1944 年5 月生。1966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现复旦大学药学院)。1981 年调入上海市中药研究所药材研究室,从事药材研究和本草文献研究。2004 年退休后致力于本草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 《苦杏仁的炮制研究》(国家“七五” 科技 重点攻关项目科研论文,内部存档)、《本草药名集成》《本草释名考订》。2005—2011 年,应邀加盟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编写组,合作编撰出版了《中国常用药品集》《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手册》《社区用药手册》《上海市增补基本药物用药手册》等,在编撰的全程中,均任常务编委,是中药章节的主要撰稿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 养生 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 程超寰 投稿邮箱: jtzyy@126.com
-
茉茉ml茵陈是一味很好的中草药,而且也是一种农村乡村野菜。时下正值茵陈生长季节,是人们采食的最好季节。那么茵陈如何吃?如何加工处理,我结合我们这里的实际用法和大家谈谈。 1.药用的加工。 我们先说药用的加工法,如果在茵陈生长季节,发生了用茵陈治疗的疾病,那么最好用新鲜的茵陈,疗效比较佳。不过量要比晒干的多一些。如果作为备用品,那么就的把新鲜的采集回去,去掉杂质在太阳下暴晒一天,然后放置在阴凉处自然干燥后储存备用。 2.食用。 如果要食用茵陈最好是用新鲜的比较好。 人们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此话一点不假。新鲜食用必须趁春季茵陈生长不久,采集食用。时间大概10 15天左右。这时的茵陈幼嫩,纤维素少,苦味小。食用起来清淡爽口好吃。如果生长时间稍长,容易发生木质化,发柴发苦,口感变差,爵不烂的感染,难以下咽。 我们这里主要吃法是把新鲜的茵陈洗干净,用刀切碎,打入几个鸡蛋,伴入面粉根据爱好,适量加点调味品,改善苦味,上锅蒸熟即可食用。 3.晒干备用法。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很少用这种办法了。我记的过去缺粮时农村人把新鲜的晒干保存备用。待食用时拿出来,泡入水中发软,然后按上面2的办法进行加工食用。但是没有新鲜的好吃了。 茵陈食用只能偶尔找个新鲜感,偿个刺激。不能过多食用,因为茵陈必竟是药属于寒凉之物。脾胃虚弱更不能食用。 茵陈这个名称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在《草本衍义》中记载为茵陈蒿,在《中国植物志》中作为正式中名。它是菊科蒿属植物,分布于我国辽宁以南到广东以北的部分省区,通常生长在山坡草地、路旁荒地。茵陈的吃法各地有差异,我们这里主要蒸食,其次是凉拌和泡水用。在三月份采挖茵陈的幼苗和嫩叶,回家后挑拣清洗干净,不用焯水处理,在茵陈上面放一层白面蒸熟,之后搅拌均匀,出锅后再用葱、油、盐等调料炒成叫“茵陈焪焪”,非常好吃。凉拌要用水煮熟,之后加调料即可食用。 食用的一直都是新鲜茵陈。药用的一般是阴干的茵陈,不是晒干的茵陈,晒干的容易碎。在我们这里二三月采摘茵陈卖钱也是农村人的一项小的收入,可以挣一些零花钱。 河北的茵陈都是凉拌,清炒,做汤都可以吃。 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茵陈利肝胆湿热,护肝,退黄。从来民间都是用茵陈治疗肝病的泛黄,肝炎的全身发黄,小便发黄效果非常好。 现在的用法有说降血脂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作用。 茵陈的晾晒,一般以阴干为主,这样的药性得到很好的保留。 下面的图是嫩芽茵陈和青蒿,以及药用茵陈的干燥体。 茵陈到底怎么吃?晒干还是阴干? 大家好!我是布谷姐。 很高兴与大家分享这个问题。 在民间有个说法:“二月茵陈三月蒿,过了四月当柴烧”。 我想是不是该这样理解,茵陈的别称叫白蒿,白蒿的学名叫茵陈。 白蒿是春天里的一道 美食 ,有保肝护肝的作用。白蒿还常用来泡水喝,有降血脂的作用。 记得有一次回老家,就跟着一起到地里去拔野菜,其中就有白蒿,那也是我第一次认识白蒿这种野菜。如果想常时间储藏或干燥以后代茶饮,就洗净后晒干或者是阴干都可以,期间要翻动几次。 回家后把白蒿择洗干净,再放入锅中焯水,焯水的时间也不宜太长,大约两分钟就可以,然后捞出控干水分。 焯水后的白蒿除了可以用来凉拌、炒鸡蛋外,也可以用来包饺子吃,味道很不错! 用白蒿包饺子时,最好搭配上五花肉一起调馅,因为白蒿比较喜油,加入五花肉后味道更香! 白蒿饺子的做法: 先和面: 盆中放入面粉,加入少许盐(增加筋性),用凉水和面: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搅拌,搅成絮状后再下手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盖上盖子醒面30分钟。 所需食材: 白蒿、五花肉、木耳、葱、姜、白胡椒粉、白糖、生抽、蚝油、十三香、熟油、香油、花椒水 1、白蒿洗净、控干水分;木耳提前浸泡、洗净、切碎;葱、姜都切末。 2、起锅放水,放入少许盐,水开后放入洗净的白蒿,焯水两分钟,捞出,切碎。 攥去多余的水分,放入盆中,加入少许熟油拌匀。 3、剁好的五花肉馅先调味: 葱末、姜末、盐、白胡椒粉、白糖、生抽、蚝油、十三香、熟油搅匀,再根据实际需要分次少量的加入花椒水,顺一个方向充分的搅拌均匀。 4、最后再放入处理好的白蒿和切碎的木耳,加入少许香油,搅匀,这样饺子馅就调好了。 5、面团取出放案板上揉至光滑,下成大小均匀的面剂、擀皮、包馅。 6、起锅放水,放入少许盐,水开后放入包好的饺子,用勺子背轻轻推开,以防粘连;大火烧开,浮起后,再点三次凉水,烧开,就可以了,出锅即可。 结语: 调茵陈饺子馅时与五花肉和木耳搭配一起包饺子好吃! 茵陈是一种药材,生长在路边,山坡上,地里,到处都有,一定要将茵陈弄干保存,一般来说中药材的烘干方法都具有晒干和阴干两种。将茵陈洗净晒干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容封储藏在阳凉干燥环境中,避免光照,避免生虫子。茵陈还以蒸麦饭,把茵陈洗净,水空干,把面粉和茵陈放到一块,放土盐、十三香、味精、油、花椒面。下手抓均匀,放锅上蒸三十分钟,出锅就可以了吃了。 茵陈应该是头年采摘放在阴暗处风干,到用时可洗干净放两大碗水煮汤喝,对肝胆有很好祛病护肝作用 鲜茵陈也能蒸菜吃,晒干可以入药,
-
木心“多喝”没有任何好处,甚至有一定坏处,毕竟茵陈再好也是药,是药三分毒,多喝是没有好处的。并且,不建议自行制作茵陈茶,具体理由以下细说:一、茵陈茶虽有清热利胆的功效,但它毕竟是药,还是不适合多喝的。茵陈茶是寒性的药,它并不是万能的保健品,对于体虚的人来说,并不适合喝太多。现在有很多商家为了推销而过分炒作,其实是不可取的,中药也是药,也是不能多吃的。凡事得有个度,才能真正的保证身体健康,而不是需求过剩。特别是部分商家还打着“每日三杯”的旗号,这些宣传该有人去管管了。除了大米饭以外,一定不会有医生或者老中医去推荐大家吃长期的去吃一种东西,任何东西人体的摄入过了量,都是有害的,更何况它本身就是药物。二、适当的喝茵陈茶,对肝炎、高血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适当的、遵医嘱的喝茵陈茶,对黄疸性肝炎、高血压等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的量需要蹲医嘱,所以普通人要长期喝,还是需要去找一个比较正规的医生,确认一下每天可以喝的量,才可以长期喝。普通人,一个星期喝一次就差不多了。还有,现在因为部分讲究养生的人,基本上都是办公室人群,这类人群很多人都缺乏运动,平时都容易流冷汗,这些人是不适合喝茵陈茶的。三、因为茵陈草与多种草药相似,不建议自行制造。想自行制作,就必须先保证自己能够准确的采摘到茵陈,并不是所有人都认识草药的,茵陈在乡村当中的辨识度真心不算高,举个例子来说:就拿我父亲这个十几年的采药人来说,他也曾经试过把一丛长得比较嫩的白蒿当作茵陈挖了回来。我不说他懂得多少,但是至少比一般想去做这个茶的人要专业一些,他都能翻车,其他人你细品。不相信的人看下图:重点看它们的叶子,在新草的时候是长得很相似的。鲜草至少还有点辨识度,晒干之后的这几种草,也只能纯靠闻才能闻出来了,单从图片我觉得基本上能认得出来的不多(至少我不能,图片请自行查询)。就因为它的辨识度太低,因此并不建议自行采摘制作,真的要喝的话,就去正规的药店,去里面按方拿药,能够保证安全,不建议朋友圈里去买这种茵陈茶,哪怕他说得再原生态,功效再好,也不要买,因为那差不多是三无产品。总的来说,茵陈只是一种寻常的药,它的功效与用法都是看方剂的,它并不是说吃了啥都好的那种,劝部分人不要再炒它了。
相关推荐
更多-
茵陈多少钱一两 7个回答
-
茵陈茶什么时间喝最好 7个回答
-
艾和茵陈一样吗 7个回答
-
茵陈蒿是不是茵陈 7个回答
-
茵陈红枣茶放置三年现在能喝吗 7个回答
-
茵陈蒿的种子哪里有售 7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