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加五指毛桃煮水喝有什么功效

163人浏览 2025-09-19 08:04:41

6个回答

  • 日记侠
    日记侠
    最佳回答

    土茯苓和五指毛桃都是常见的中草药,常被用来制作中药材或草药饮品。将土茯苓和五指毛桃一起煮水喝,可以起到以下的功效:

    1. 增强免疫力:土茯苓和五指毛桃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一些常见的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

    2. 利尿排毒:土茯苓有利尿作用,可以促进体内废物和毒素的排出,有助于清除体内的废物,保持身体的健康。

    3. 润肺止咳:五指毛桃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缓解咳嗽、咽喉干燥等症状。

    4. 改善消化功能:土茯苓和五指毛桃都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5. 抗氧化和抗衰老:土茯苓和五指毛桃都富含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健康和延缓衰老过程。

    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对草药的反应也可能有所差异。在使用土茯苓和五指毛桃煮水喝时,建议先咨询医生或草药师的意见,避免因个体差异而引发不良反应。煮水喝的剂量也应该控制在适量范围内,过量使用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 比悲伤更开心
    比悲伤更开心

    五指毛桃和土茯苓煮水比例是10-25克左右五指毛桃和土茯苓加600毫升水。

    五指毛桃25克(五爪龙),土茯苓15克,茨实15克,莲子30克,赤小豆30克,炒薏米20克,无花果2个,淮山15克,灵芝10克,玉竹5克,用开水浸泡洗净。

    陈皮1角浸软刮去囊。瘦肉500克,冷水下煮开洗净。混合所有材料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煲45分钟,中途要搅拌一下,防止莲子粘锅。

    加水600毫升煲汤。

    五指毛桃介绍:

    正名:五指毛桃。

    英文名:Wuzhimaotao.

    拉丁名:Fici Hirtae Radix.

    别称:南芪、土黄芪、土五加皮、五指牛奶、五指香、五指榕、五爪龙、母猪奶。生长习性:

    裂掌榕,别名粗叶榕、极简榕,灌木状,高1~2.5米,茎不分枝或稀分枝,圆柱形,干后具槽纹,嫩枝薄被钩状短粗毛。叶倒卵形至长圆形,长5~16厘米,全缘或具疏浅锯齿,基生叶脉3~5条,侧脉3~6对;叶柄长1~5厘米,圆柱形,上面有沟槽,密被钩状短粗毛。

    托叶披针形,长约1~2厘米,红色,薄被钩状毛。榕果成对腋生或簇生于无叶枝上,无梗,球形,径1~1.5厘米,表面疏被钩状短毛,基生苞片3,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

    雄花花被片4,倒卵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红色,雄蕊2,花药椭圆形,长约l毫米,顶部具短尖头,花丝极短。

    瘿花具长约1.5毫米的梗,花被4,倒卵状披针形,顶端钝,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短,漏斗形;雌花花被片4,子房梨形。瘦果近球形。本种比较特殊,毛全部为钩状。花果期4~8月。

  • 球小圈
    球小圈

    土茯苓五指桃扁豆可以一起煲汤,是传统药膳中常见的食材中草药五指毛桃、土茯苓具有健脾和胃、祛湿强腰的功效,大人小孩都可以喝。五指毛桃的药用部分不是叶子或果实,而是它的根。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肺、行气利水、舒筋活络等功效。补气的功效虽然不如黄芪,但黄芪中没有提到温性,特别适合需要降气平喘的虚喘人群,但不宜使用黄芪。肝肾阴虚者慎用土茯苓合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的功效。如果我们的皮肤容易瘙痒,喝土茯苓联合生地黄有很好的效果。茯苓扒银鳕鱼是用银鳕鱼肉、茯苓等材料制成的药膳,味道醇厚,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清洗干净后,切成块,晒干,放在干燥的地方,可以长期使用。五指毛桃是客家人常用的煮汤材料,具有行气祛湿的作用。加入具有滋补作用的鸡肉,味道清香,是扫墓踏春的好汤。五指桃洗净,略浸;红枣洗净去核宰杀后的鸡洗净,剁成大块,用水捞起瓦罐里的清水烧开,加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文火煮一个半小时,加盐调味。用到的部分其实是这种植物的根茎,它的叶子形状像五指,结果像茅桃,因此得名。五指毛桃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强筋活络、健脾祛湿的功效,南气性温,性味温润,能益气健脾,非常适合南方湿热的气候。用五指毛桃煮的汤有椰奶味,味道很好除了用五指和桃子煮鸡,煮猪骨、鸽子和猪脚也是常见的搭配。对于不同的效果可以加入一些土茯苓或牛大力来增强祛湿或强筋骨的效果。前不久刚到韶关,就尝到了独具客家风味的五指桃鸡肉和普通盐和鸡肉相比,它更有五指桃的椰子味,非常好吃。同样,还有五指桃味鸭和五指桃味鸡爪,真的是吸指留香。要买一个好的五指桃他们一定要看颜色,一般棕褐色比较好但粗黑的有效成分较少,根部较好三是气味,没有硫磺,好的五指桃有淡淡的椰香。

  • 右行路人
    右行路人

    1 土茯苓和五指毛桃怎么泡水 五指毛桃和土茯苓泡水一般一次用3-5片。 五指毛桃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之功效,土茯苓是功效相对比较多的药材,两者一起使用泡水喝能够达到相对比较好的健脾养胃、清热解毒、抗菌作用。 在喝五指毛桃和土茯苓的期间,应该注意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食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如果有五指毛桃和土茯苓过敏史,则禁止泡水喝。 2 土茯苓和五指毛桃哪个祛湿效果好些 五指毛桃和土茯苓都能去湿气,并没有说哪种更好的说法。 五指毛桃味甘、性平,入脾、肺、肝经,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的功效,可以治疗脾虚浮肿、食少、乏力、风湿痹痛等症。如果要用五指毛桃去湿气,可以搭配薏米、赤小豆、淮山、芡实、莲子等食物,祛湿的效果更好,比如五指毛桃土茯苓猪骨汤。 而五指毛桃和土茯苓一起煮水喝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同时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五指毛桃当中含有的有效物质比较多,其中的乙醇提取物可以起到很好的止咳效果,能够抑制各种细菌。帮助减少炎症,而土茯苓排水祛湿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两者综合搭配,再加上五指毛桃当中含有的丰富补骨脂素活性成分,煮水喝能够吸收其中的有效物质,同时也可以调理身体提高免疫。 3 五指毛桃土茯苓和什么煲汤最好 五指毛桃煮汤时与猪骨搭配最佳,不仅能缓解体质虚弱,还能补钙壮骨,在烹饪含有适量猪骨或鸡腿的汤时,不仅能使人体吸收丰富的维生素,还能使人体吸收大量的蛋白质,对增进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与它们一起煮的汤具有明显的滋补作用,能有效缓解人体虚弱。另外五指桃在做汤时,配以适量的蜜枣和芡实,特别美味,能更好的发挥其保健作用。 4 五指毛桃土茯苓猪骨汤的做法 1、先将猪骨洗净,斩大块,和清洗干净的鸡脚一齐放进沸水中稍焯,捞出用凉水冲洗干净血沫。 2、土茯苓洗净,斩小块;胡萝卜削皮,洗净,滚刀切厚块。 3、玉米去除包衣及须,洗净,横切为小段。 4、连同洗净的其他食材一齐置于砂锅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白酒少许,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2小时,盐、鸡精调味,即可。

  • 小猪佩奇
    小猪佩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茯苓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以及女人喝五指毛桃和土茯苓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2、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3、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4、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5、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6、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利水消肿

    脾负责运水和除湿。

    茯苓味甘滑,入脾经。

    茯苓药性平和,对小便不利、少尿、浮肿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增加尿量时不会损伤脾胃。

    茯苓可辅助治疗其他类型的水肿和排尿困难,如寒湿型、湿热型等。

    2.提高免疫力

    茯苓中含有大量人体极易吸收的多糖物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非常适合久病、体弱的人群服用。

    平日很少晒太阳的人群,也可以通过吃茯苓弥补因接受阳光不足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3.化痰止咳

    4.养心安神

    茯苓能够养心安神,对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多梦等精神方面问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一些睡眠质量差的朋友可以试试茯苓。

    5.预防癌症

    茯苓中不但含有多种天然的抗癌成分,它还含有一些能消灭癌细胞的药用物质,平时人们既能把它用于癌症的预防,也能用于癌症的治疗,它对人类高发的肝癌和舌癌以及乳腺癌都有很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茯苓的禁忌

    1.咽喉干燥的人不要服用茯苓

    茯苓帮助人体利尿祛湿,加速体内水分流失,咽喉干燥患者服用茯苓会加重缺水的症状。

    2.不能过量服用

    茯苓有利尿的作用,如果一旦过量服用,那么就会导致小便次数过多,从而伤了身体的根本,令人元气大伤。

    3.肾虚的病人不适合服用茯苓

    本身肾虚患者就有尿频尿急的症状,茯苓利尿,会让肾虚患者尿频尿急情况更严重。

    4.糖尿病人慎用

    因为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控制淀粉的摄入,每天摄入淀粉不能够超过五两主食,而茯苓的淀粉含量非常的高,所以糖尿病人是最好不要吃了。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的介绍,尽管茯苓有很多功效,但是禁忌也不少,大家在服用之前要先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哦。

    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有哪些呢?茯苓大家也都经常见的到,它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它的作用想必大家都了解许多,那么对于茯苓的禁忌有哪些呢?下面我详细整理的.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希望能帮到大家。

    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1

    一、茯苓的功效: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别名:茯菟、茯灵、茯_、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二、茯苓的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三、茯苓用药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马蔺为之使。

    恶白敛。

    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2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部分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部分作用: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使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人群忌服茯苓;阴虚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茯苓治湿泻。

    茯苓有治湿泻的作用,可以用一两白术与七钱半去皮茯苓一起细切之后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2、茯苓治水汽浮肿。

    茯苓有治水肿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30克枣仁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研磨为细末,每次用米饮调下6克。

    3、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

    茯苓有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的作用,可以用二钱白茯苓研磨成细末,用米汤调下,每日二服。

    4、茯苓治烦闷惊悸,心胸结气,风热口干。

    茯苓治烦闷惊悸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去心麦门冬、50克粟米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锉细,先加水1升煎至500毫升,接着去除药渣后下米煮作粥,趁温食用。

    茯苓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

    在使用茯苓时,可以单独使用茯苓,也可以搭配白术、桂心、枣仁、麦门冬、山药、甘草等中药来使用,阴虚而无湿热人群忌服茯苓;阴虚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茯苓,中药名。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茯苓个呈球形,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重量由数两至十斤以上。

    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隆起的皱纹,常附有泥土。

    体重,质坚硬,不易破开;断面不平坦,呈颗粒状或粉状,外层淡棕色或淡红色,内层全部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细腻,并可见裂隙或棕色松根与白色绒状块片嵌镶在中间。

    气味无,嚼之粘牙。

    以体重坚实、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皱纹深、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白茯苓均已切成薄片或方块,色白细腻而有粉滑感。

    质松脆,易折断破碎,有时边缘呈黄棕色。

    茯苓是很名贵的中药,而且有很大的作用,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对于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痰饮眩悸、脾虚食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的人有很好的效果;但茯苓也有一些禁忌和副作用,对于阴虚火旺者忌服;对于有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也要慎服。

    茯苓的副作用是如果吃得比较多,会对肝脏、肾脏造成一定的损害,而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而且还会对泌尿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茯苓中的淀粉含量比较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吃得比较多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茯苓虽然比较好,但是过量服用容易伤害人体中的阴气,而导致一系列的不舒服,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这种食物富含营养,这种药材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改善身体状况,平时我们也可以将它泡水喝,身体寒凉的人要尽量少吃,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养生必备。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功效与作用

    1、《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_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3、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

    5克,甘草3克水煎服,为酸枣仁汤。

    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4、《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

    稀米饮调服之。

    5、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6、茯苓治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

    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

    7、《抗癌植物及其验方》记载:茯苓治溃疡性黑色素瘤:茯苓、雄黄矾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同时内服银花、连翘各50克的.水煎液。

    8、《仁斋直指方》记载: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

    米汤调下,日二服。

    9、《补缺肘后方》记载:茯苓治_: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

    10、《不知医必要》茯苓汤记载:茯苓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

    加生姜汁煎。

    11、茯苓治痰饮;茯苓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味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12、茯苓治脾虚泄泻;茯苓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

    13、茯苓治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

    14、茯苓治肝癌: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水煎2次分服。

    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

    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

    15、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16、《证治要诀》记载:茯苓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

    17、茯苓治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

    18、茯苓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19、《别录》记载:茯苓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

    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20、茯苓治白血病: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水煎服。

    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21、茯苓治心悸,失眠;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22、《纲目》茯苓酒记载: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23、茯苓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24、茯苓治宫颈癌: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水煎服。

    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

    25、茯苓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26、茯苓治淋巴肉瘤: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

    5克水煎服。

    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

    用药禁忌

    1、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2、《本草经集注》记载:马蔺为之使,茯苓恶白敛,茯苓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3、《药性论》记载:茯苓忌米醋。

    4、《本草经疏》记载: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

    5、《得配本草》记载: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茯苓。

    6、张元素记载: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

    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处方用名:茯苓、白茯苓、云茯苓。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淡。

    归心、脾、肾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主治水肿,痰饮,脾虚诸证,心悸不寐等。

    临证运用禁忌:

    1、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2、阴虚而无湿热,肾虚而小便自利者忌用。

    3、青光眼患者慎用。

    4、孕妇慎用。

    茯苓按其药用部分不同而分成以下几部分:外皮黑褐色者为“茯苓皮”,擅长利水消肿;皮内呈淡红色者为“赤茯苓”,擅渗利湿热;内呈白色者为“云茯苓”(白茯苓),长于渗湿健脾;苓块中穿有松根者称“茯神”,擅长于宁心安神。

    茯苓用于宁心安神时,剂量宜大,可用30~100。

    克;用于利水渗湿时,剂量宜中,一般为15~30克;用作健脾补中时,剂量宜小,以6~12克为好。

    曾取大剂量茯苓治失眠,连续服药达数月之久,未见有不良反应。

    茯苓有安神、健脾补中、利水渗湿之功,故无论虚实,皆可投之,这是茯苓安神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他安神药物所不可替代的。

    其力虽薄,只要药量恰当到位,亦不失为一味功效独特的安神良药。

    笔者用于治疗失眠,也常在辨证方中重用茯苓50~100克,每有效验可期。

    茯苓甘淡而平,甘则能补,淡则能渗,既能补脾益心,又能利水渗湿。

    凡脾虚湿困引起的痰饮,泄泻,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诸证,茯苓均为必用之品。

    本品能人心脾,补脾气,助运化,以宁心安神,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惊悸失眠。

    茯苓的特点是“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正虚(脾虚)邪盛(湿盛)必不可缺”。

    因其性质平和,临床可与多种药物配伍。

    如用于治疗脾虚不能运化水湿,食少腹胀,大便泄泻,多与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用于治疗痰饮呕逆、胸膈痞满,多与半夏、桂枝、生姜等配伍;用于治疗气虚心悸,多与炙甘草、桂枝、党参等同用,或少加朱砂;若惊悸失眠属心脾不足者,又常与党参、桂圆肉、酸枣仁等合用,属心肾不交者,又多与石菖蒲、远志、龙齿等配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茯苓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运用范围很广,长期食用茯苓会对人体产生比较好的作用,了解一下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对我们有好处,以下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茯苓的功效

    1、《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_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伤寒明理论》记载:茯苓渗水缓脾。

    3、《本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水煎服,为酸枣仁汤。

    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6、《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

    稀米饮调服之。

    7、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8、《德生堂经验方》记载:茯苓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

    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

    每温汤下五十丸。

    9、《本草衍义补遗》记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10、《局方》威喜丸记载:茯苓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

    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

    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茯苓的食用方法

    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

    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肿,健脾止泻,清利湿热。

    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热利湿,解读退黄,通利水道。

    茯苓山药大枣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枣(干)15克、山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味即可。

    功效: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

    茯苓甘平,淡渗利水祛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想必大家都对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运用范围广,正确的使用方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与作用,能够调理人的身体,增强体质,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1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部分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部分作用: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使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人群忌服茯苓;阴虚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茯苓治湿泻。

    茯苓有治湿泻的作用,可以用一两白术与七钱半去皮茯苓一起细切之后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2茯苓治水汽浮肿。

    茯苓有治水肿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30克枣仁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研磨为细末,每次用米饮调下6克。

    3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

    茯苓有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的作用,可以用二钱白茯苓研磨成细末,用米汤调下,每日二服。

    4茯苓治烦闷惊悸,心胸结气,风热口干。

    茯苓治烦闷惊悸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去心麦门冬、50克粟米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锉细,先加水1升煎至500毫升,接着去除药渣后下米煮作粥,趁温食用。

    茯苓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

    在使用茯苓时,可以单独使用茯苓,也可以搭配白术、桂心、枣仁、麦门冬、山药、甘草等中药来使用,阴虚而无湿热人群忌服茯苓;阴虚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2

    食用方法

    1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

    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肿,健脾止泻,清利湿热。

    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热利湿,解读退黄,通利水道。

    2茯苓山药大枣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枣(干)15克、山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味即可。

    功效: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

    茯苓甘平,淡渗利水祛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3土茯苓老龟

    材料:乌龟500克、土茯苓30克、盐2克

    做法:

    1、将乌龟去头、甲,洗净,切块。

    2、土茯苓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至汁浓时停火,去渣留汁。

    3、将药汁、龟肉、盐入锅,加水少许,共炖至龟肉烂熟时停火即可。

    功效:这道汤清热解毒、健脾胃,治小便赤黄。

    4茯苓五味粥

    材料:茯苓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做法:

    1、把粳米淘洗干净;茯苓洗净后,打成细粉;五味子洗净。

    2、把粳米放人电饭煲内,加入茯苓粉、五味子以及水,煮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除湿健脾,滋养心气。

    禁忌:虚寒滑精者忌食。

    关于茯苓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女人喝五指毛桃和土茯苓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 飞跃巅峰
    飞跃巅峰

    五指毛桃土茯苓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一个半小时即可。

    五指毛桃和土茯苓都是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需要充分的加热和熬煮才能将五指毛桃和土茯苓中的有效成分给煮出来,而且烹煮的时间久的话,五指毛桃土茯苓汤也会比较的好喝,所以五指毛桃土茯苓煮水喝煮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是比较恰当的。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