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如何食用

116人浏览 2025-09-19 08:10:53

6个回答

  • Cherish ♥
    Cherish ♥
    最佳回答

    土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有很多功效,比如清热解毒、利尿、抗炎等。下面是关于土茯苓的食用方法的详细回答:

    1. 煲汤:将适量的土茯苓洗净,加入炖盅或煲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炖煮1-2个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一些瘦肉、蔬菜等其他食材,煮成汤品食用。

    2. 煮粥:将适量的土茯苓洗净,加入米和水一起煮粥。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一些其他材料,比如红枣、山药等,一起煮成营养丰富的粥。

    3. 泡茶:将适量的土茯苓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茶杯中,加入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一些蜂蜜或者枸杞等,增加口感和保健效果。

    4. 炖煮其他食材:可以将土茯苓与其他食材一起炖煮,比如炖猪骨汤、蔬菜汤等。将土茯苓与其他材料搭配炖煮,可以提高菜肴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土茯苓在煮熟后比较硬,吃起来比较嚼劲,口感略有些涩。在食用土茯苓时,可以根据个人口感偏好,决定是否将它吃下去,或者仅享用汤汁。建议不要过量食用土茯苓,以免引起不适。如果有任何不适或药物过敏体质,请在食用前咨询医生的建议。

  • 静儿
    静儿

    土茯苓大家都知道是一味中药,对于中药我们应该多多少少都要有一点了解,毕竟现在还是很流行中药治病的。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土茯苓的功效与食用方法吧。 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 1、土茯苓煲淮山猪骨汤 食材主料:鲜土茯苓250g、鲜淮山250g、猪骨350g、薏米50g、盐适量、姜片3片。 做法: ①鲜土茯苓,鲜淮山,猪骨,姜片,薏米。 ②薏米稍浸泡洗净。 ③土茯苓买的时候已经削皮了,回家洗净剁小块。 ④铁棍淮山削皮厚切。 ⑤土茯苓,猪骨,薏米,姜片放进汤锅里。 ⑥加足量清水 约2500毫升左右,大火煲。 2、三米土茯苓汤 材料: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 做法:将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 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   土茯苓是祛湿好方 1、鼻塞:土茯苓外洗内服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会引起鼻塞、流黄浓涕,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此症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此症选用土茯苓内服外洗,且疗效明显。 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药渣再复煎,以药液外洗鼻部。一般连用4剂,诸症可消。 2、祛湿: 土茯苓牛大力煲猪扇骨 “岭南汤王”佘自强有一例“土茯苓牛大力煲猪扇骨”靓汤,能祛湿除困、健筋养骨。 在春夏暑湿时,广东民间最爱用土茯苓煲汤。牛大力亦是广东民间尤其客家一带常用煲汤的中药材,亦为性平味甘、淡,能祛湿健筋骨、壮腰膝、养肝肾。猪扇骨是猪骨中最不油腻的部位,夏日入汤最为适宜,中医认为扇骨能补益增髓。合而为汤,气味清润可口,有祛湿除困、健筋养骨的功效,并为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土茯苓30克、牛大力50克、眉豆60克、猪扇骨500克、生姜4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药材和豆稍浸泡;一起与猪骨、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4~5人量。 土茯苓白果杏仁煲猪肺 另一例祛湿药方:

  • 天海
    天海

    土茯苓大家都听说过吗,它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除了治疗疾病入药以外,还可以有保健养生的功效哦,很多的药膳中都有它的存在哦,可以滋补气血,当然土茯苓的吃法也比较多,来看看的介绍。1、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2、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源于《奉亲养老书》。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这样的食用方法适合身体虚弱或者是脾胃不和的人群,具有缓解消化不良啊或者是肠胃不适等情况的发生,开胃健脾。3、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和麦冬一起搭配的话可以宁心安神,同时还可以缓解烦躁的哦,对于滋补气血补充丰富的营养有很好的作用和功效的呢。关于土茯苓的食用方法和养生的功效,上面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土茯苓的吃法有很多,而且还可以滋补气血,对于脾胃不和啊或者是消化不良,气血不足的人群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呢。

  • 残存的人
    残存的人

    1、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2、茯苓鸡肉馄饨: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源于《奉亲养老书》。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3、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4、茯苓酒: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

    5、茯苓膏: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将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开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

  • 愛不言弃こ
    愛不言弃こ

    土茯苓常常被用来熬粥或者煲汤,经过土茯苓熬煮过的食物,功效价值变得更高了。妈网百科介绍3种土茯苓的吃法给大家参考。 1、绿豆土茯苓糖水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材料:绿豆50克,红糖适量。药物:土茯苓50克。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功效:祛溼热,解毒凉血。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做法:绿豆洗净,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食用说明:绿豆有解毒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溼利水,使疖疮加速愈复。 2、三米土茯苓汤 三米土茯苓汤的材料: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 三米土茯苓汤的做法:将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 三米土茯苓汤的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溼通络。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 3、土茯苓粥 土茯苓粥的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粳米50克。 土茯苓粥的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土茯苓粥的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溼通络。 土茯苓粥的提示: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 咕噜芝士
    咕噜芝士

    其实这个很简单的,因为土茯苓煲了汤之后会直接把扔掉,不能直接食用煲过汤后的土茯苓的。用纱布包着煲了汤之后就可以直接扔掉了。土茯苓当然要买好的噢,在淘宝网上“卖的就是健康”店有纯天然野生的土茯苓,哇,一个都有五六斤以上,据掌柜说他们山上的土茯苓至少有十年以上没有人挖过了。图文并茂噢,没有见过土茯苓是啥样的人可以去看看。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