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芝,又称为白芝、千层蘑等,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的一种真菌,原产于中国,早在我国明朝就有记载,出现在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云芝作为一种著名的的木腐性药材,药用价值非常不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前景。
野生云芝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品质及产量均不同程度下滑,使云芝市场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药农开始采用人工栽培及液体发酵培养获取云芝。实现周期短、品质好、产量大的云芝高产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药农的关注。
一、云芝的生长发育条件
云芝作为一种喜高温的药用型真菌,出芝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在6-8月。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一般在南方地区2-3月份进行制种 , 3 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栽培 , 6-7月即可出芝;而北方地区,要晚1个月,一般3-4月份进行制种 , 4月下旬-5月下旬进行栽培 , 7月下旬左右出芝。为保证云芝生长发育,其生长发育条件如下:
1、营养管理
云芝作为一种木腐性的真菌,主要以碳源、氮源、无机盐为养料,碳源主要为单糖和双糖等有机碳;氨基酸是云芝能直接利用的氮源;无机盐主要为钾、钠、钙、镁、磷、 锌等微量元素,生产上一般利用木屑、麸皮、玉米芯等进行配制培养料。
2、 温度管理
云芝是一种喜高温的菌类 ,其菌丝适应能力较强,温度在4-35℃之间均能生长,温度在24-30℃之间最为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菌丝生长放缓;云芝在出芝管理时,最适温度为 24~28℃,温度控制在24-26℃,可以有效控制芝体生长速度,使芝体质地紧密,提高品质及卖相;温度长期控制在28-30℃的高温,可以促进芝体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提前采收期,但品质相应会有所降低。出芝期间 , 温差不易过大,否则,容易导致畸形菇 。
3、水分管理
云芝的生长对水分需求较高,前期菌丝培育的培养基含水量在60%-70%,可以满足菌丝的生长需求;在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中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空气湿度应尽量保持在80%-90%之间。
若空气湿度过低,会严重影响云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一般空气湿度低于70%,子实体生长开始减缓,空气湿度降低到60%以上时,子实体将停止生长发育,渐渐枯死;空气湿度高于90%以后,会导致空气含氧量降低,影响子实体呼吸作用,严重时,导致子实体窒息,出现大面积腐烂、死亡现象。每天可根据棚内湿度,通过定期喷雾状水以及通风来调节。
4、光照管理
云芝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照,以黑暗环境中生长最为适宜,菌丝遇强光照射会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过早生成子实体,降低产量。
云芝子实体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一般光照度保持在3000lx以上,且光照要均匀,可以满足子实体的生长需求。 棚内光照增强 ,有利于芝盖的快速形成,芝柄较短 ,且芝盖内沉积的色素较多 ,使云芝具有较好的品相;云芝向光生长,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应保持光照均匀,不易频繁移动芝袋的位置或调整光源。
二、培养优质菌种
1、培养基配制
①培养基配方:木屑占比70-75%、麸皮(或玉米芯)24-29%、石膏1%左右,料水比例为 1:1.3左右 。
②拌料方法:先将木屑按比例摊铺在场地上,然后将辅料麸皮(或玉米芯) 、石膏等按配方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加入磷酸二氢钾混合水,进行充分搅拌,加入适量石灰或石膏粉来调节培养基的PH,使PH值控制在6.5-7.5之间为宜。一般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培养基手握时,有水分挤出但无明显滴落为准。
③装袋灭菌:取规格为长30-35cm, 宽18-20cm , 厚 月0.05cm的高压或低压聚乙烯专用筒袋 , 扎住筒袋一头,将培养料填入,轻轻压实,使培养料松紧适度,无明显的缝隙或外凸的地方,一般每袋装培养料250-350g为宜。
在生产中,常采用\\\"常压蒸汽包\\\"进行灭菌,一般需要灭菌12-18小时,灭菌时,应遵循攻头 、促尾 、保中间的处理原则 。
2、接种发菌
进行接种时,应优选生长旺盛 、无污染的适期健壮菌种进行接种 。接种前一天,应对培养场地进行清扫,并用硫磺粉或敌百虫放在刨花、麦秸等易燃物上进行熏蒸消毒,使培养场地满足发菌的环境条件。
接种时,采用两头接种方式,一般20%-25%的接种量为宜,然后将接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场地内 ,保持平均温度在25-28℃之间,避光下进行发菌管理,一般3-4周菌丝就能长满袋。
三、高产种植技术
1、整地起畦
云芝的子实体需要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培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日光棚根据场地大小进行搭建。在日光温室中起畦,畦面一般宽80-100cm,畦深在20-25cm之间,畦与畦之间预留30-40cm的间距,压实作为过道。然后对畦床进行消毒、杀虫,均匀施撒一层石灰粉,或喷洒2%-3%的石灰水。
提前2-3天准备覆土,覆土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应现备现用。覆土一般以疏松肥沃、颗粒细小、腐殖质丰富的湿润砂质土壤为宜,并在覆土中加入2%-3%的生石灰,使土壤pH为弱碱性 ,用 0.5%多菌灵进行消毒、杀虫,避免出现杂菌影响品质。
2、出芝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将塑料薄膜袋脱去,在菌袋其中一头保留2-3cm的塑料薄膜袋,垂直放入畦面上,菌袋排放时间周围留3-5cm的空隙,然后用事先配制的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一般为2-3cm,覆至袋口0.5cm以下的位置,避免芝面被污染,影响品质;然后在覆土上面盖一层大颗粒沙子作为滤水层,进行均匀淋水,冲掉菌袋头上沾的余土,待1-2天后将贷口剪掉,并将畦床上菌袋间露菌料处用覆土再次覆盖好。
覆土并整理后,根据覆土干湿程度,每天进行1-2次喷水,使土壤湿软且不粘手即可,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温室温度控制在 24~28℃,每天可进行1-2小时通风;可定期用塑料薄膜对畦面进行覆盖,能起到增温增湿的效果,可以加快菌丝向覆土层中生长发育,一般15-20天后菌丝可扭结形成原基 。
【经验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芝作为最有药用价值的真菌之一,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野生云芝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极易被污染而降低品质,导致产量远远达不到市场的实际需求。我们应积极推广云芝人工栽培技术获取云芝菌丝体,以确保云芝种属,又能不断提高云芝产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云芝菌(学名:Ganoderma lucidum)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它的主要成分包括多糖类、三萜类和蛋白质。
1. 多糖类:云芝菌含有丰富的多糖类化合物,主要包括β-D-(1→3)-葡聚糖和β-D-(1→6)-葡聚糖。这些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和抗老化具有重要作用。
2. 三萜类:云芝菌中的三萜类主要成分是甾体化合物和龙脑烯。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对调节免疫系统、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有益健康作用。
3. 蛋白质:云芝菌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包括多种氨基酸和生物活性肽。这些蛋白质具有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在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生长发育、改善睡眠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云芝菌还含有维生素、无机盐、多酚类化合物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在菌体中协同作用,综合发挥多种药理作用,有助于保健和治疗一些疾病。
应该是木腐菌,主要有多孔菌属、云芝属、层孔菌等等,引起木质褐色腐朽的有牛舌菌、桦剥管菌等,另外常见的伞菌类木腐菌有侧耳属、香菇属、猴头菌属等等。
它是寄生于木材并能导致木材发生腐朽的多种真菌。它们多属于担子菌纲的多孔菌目和伞菌目,有数百种。真菌借助菌丝或菌丝体在木材内蔓延,菌丝端头能分泌酶,分解木材细胞壁组织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长链大分子断裂,同时还能消化胞腔中的内含物的淀粉、糖类等作为养料,使木材组织破坏。
昨天山里行走,在一片潮湿的密林里也看见了一颗枯桃树根路在地面上有五十公分的三根树杈子上,上面长满了灵芝一样的菌种,我随手掏出来一个小刀子,想个蘑菇一样的割下来一朵,结果割不动,用手一掰就碎了,有点半干了,一闻,有点蘑菇味,很鲜啊!估计最近天气干燥的事,如果是夏季,应该像鲜蘑菇一样的了!
不知道能不能吃,因为是大半干的状态,用小刀片也割不动,只能徒手一点一点的掰了几片子,回家洗了洗晒伤了!
计划哪天再拿把菜刀去砍砍试试吧!今天洗干净了,闻闻挺鲜香的味道!应该泡水喝或者涮火锅当低料更好吃一些吧!
你好,桃树桩上的应该是多孔菌科真菌云芝,具有药用价值
别名:杂色云芝、 彩绒革盖菌、杂色云芝 形态特征:多孔菌科云芝属植物。是腐生真菌。子实体半圆伞状,硬木质,深灰褐色,外缘有白色或浅褐色边。菌盖长有短毛。无柄,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
云芝浸出物,也称:杂色云芝、 彩绒革盖菌、杂色云芝 形态特征:多孔菌科云芝属植物。
云芝浸出物是腐生真菌。
云芝子实体半圆伞状,硬木质,深灰褐色,外缘有白色或浅褐色边。
菌盖长有短毛。
无柄,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
云芝,又称为白芝、千层蘑等,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的一种真菌,原产于中国,早在我国明朝就有记载,出现在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云芝作为一种著名的的木腐性药材,药用价值非常不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前景。
野生云芝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品质及产量均不同程度下滑,使云芝市场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药农开始采用人工栽培及液体发酵培养获取云芝。实现周期短、品质好、产量大的云芝高产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药农的关注。
一、云芝的生长发育条件
云芝作为一种喜高温的药用型真菌,出芝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在6-8月。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一般在南方地区2-3月份进行制种 , 3 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栽培 , 6-7月即可出芝;而北方地区,要晚1个月,一般3-4月份进行制种 , 4月下旬-5月下旬进行栽培 , 7月下旬左右出芝。为保证云芝生长发育,其生长发育条件如下:
1、营养管理
云芝作为一种木腐性的真菌,主要以碳源、氮源、无机盐为养料,碳源主要为单糖和双糖等有机碳;氨基酸是云芝能直接利用的氮源;无机盐主要为钾、钠、钙、镁、磷、 锌等微量元素,生产上一般利用木屑、麸皮、玉米芯等进行配制培养料。
2、 温度管理
云芝是一种喜高温的菌类 ,其菌丝适应能力较强,温度在4-35℃之间均能生长,温度在24-30℃之间最为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菌丝生长放缓;云芝在出芝管理时,最适温度为 24~28℃,温度控制在24-26℃,可以有效控制芝体生长速度,使芝体质地紧密,提高品质及卖相;温度长期控制在28-30℃的高温,可以促进芝体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提前采收期,但品质相应会有所降低。出芝期间 , 温差不易过大,否则,容易导致畸形菇 。
3、水分管理
云芝的生长对水分需求较高,前期菌丝培育的培养基含水量在60%-70%,可以满足菌丝的生长需求;在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中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空气湿度应尽量保持在80%-90%之间。
若空气湿度过低,会严重影响云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一般空气湿度低于70%,子实体生长开始减缓,空气湿度降低到60%以上时,子实体将停止生长发育,渐渐枯死;空气湿度高于90%以后,会导致空气含氧量降低,影响子实体呼吸作用,严重时,导致子实体窒息,出现大面积腐烂、死亡现象。每天可根据棚内湿度,通过定期喷雾状水以及通风来调节。
4、光照管理
云芝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照,以黑暗环境中生长最为适宜,菌丝遇强光照射会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过早生成子实体,降低产量。
云芝子实体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一般光照度保持在3000lx以上,且光照要均匀,可以满足子实体的生长需求。 棚内光照增强 ,有利于芝盖的快速形成,芝柄较短 ,且芝盖内沉积的色素较多 ,使云芝具有较好的品相;云芝向光生长,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应保持光照均匀,不易频繁移动芝袋的位置或调整光源。
二、培养优质菌种
1、培养基配制
①培养基配方:木屑占比70-75%、麸皮(或玉米芯)24-29%、石膏1%左右,料水比例为 1:1.3左右 。
②拌料方法:先将木屑按比例摊铺在场地上,然后将辅料麸皮(或玉米芯) 、石膏等按配方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加入磷酸二氢钾混合水,进行充分搅拌,加入适量石灰或石膏粉来调节培养基的PH,使PH值控制在6.5-7.5之间为宜。一般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培养基手握时,有水分挤出但无明显滴落为准。
③装袋灭菌:取规格为长30-35cm, 宽18-20cm , 厚 月0.05cm的高压或低压聚乙烯专用筒袋 , 扎住筒袋一头,将培养料填入,轻轻压实,使培养料松紧适度,无明显的缝隙或外凸的地方,一般每袋装培养料250-350g为宜。
在生产中,常采用\\\"常压蒸汽包\\\"进行灭菌,一般需要灭菌12-18小时,灭菌时,应遵循攻头 、促尾 、保中间的处理原则 。
2、接种发菌
进行接种时,应优选生长旺盛 、无污染的适期健壮菌种进行接种 。接种前一天,应对培养场地进行清扫,并用硫磺粉或敌百虫放在刨花、麦秸等易燃物上进行熏蒸消毒,使培养场地满足发菌的环境条件。
接种时,采用两头接种方式,一般20%-25%的接种量为宜,然后将接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场地内 ,保持平均温度在25-28℃之间,避光下进行发菌管理,一般3-4周菌丝就能长满袋。
三、高产种植技术
1、整地起畦
云芝的子实体需要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培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日光棚根据场地大小进行搭建。在日光温室中起畦,畦面一般宽80-100cm,畦深在20-25cm之间,畦与畦之间预留30-40cm的间距,压实作为过道。然后对畦床进行消毒、杀虫,均匀施撒一层石灰粉,或喷洒2%-3%的石灰水。
提前2-3天准备覆土,覆土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应现备现用。覆土一般以疏松肥沃、颗粒细小、腐殖质丰富的湿润砂质土壤为宜,并在覆土中加入2%-3%的生石灰,使土壤pH为弱碱性 ,用 0.5%多菌灵进行消毒、杀虫,避免出现杂菌影响品质。
2、出芝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将塑料薄膜袋脱去,在菌袋其中一头保留2-3cm的塑料薄膜袋,垂直放入畦面上,菌袋排放时间周围留3-5cm的空隙,然后用事先配制的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一般为2-3cm,覆至袋口0.5cm以下的位置,避免芝面被污染,影响品质;然后在覆土上面盖一层大颗粒沙子作为滤水层,进行均匀淋水,冲掉菌袋头上沾的余土,待1-2天后将贷口剪掉,并将畦床上菌袋间露菌料处用覆土再次覆盖好。
覆土并整理后,根据覆土干湿程度,每天进行1-2次喷水,使土壤湿软且不粘手即可,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温室温度控制在 24~28℃,每天可进行1-2小时通风;可定期用塑料薄膜对畦面进行覆盖,能起到增温增湿的效果,可以加快菌丝向覆土层中生长发育,一般15-20天后菌丝可扭结形成原基 。
【经验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芝作为最有药用价值的真菌之一,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野生云芝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极易被污染而降低品质,导致产量远远达不到市场的实际需求。我们应积极推广云芝人工栽培技术获取云芝菌丝体,以确保云芝种属,又能不断提高云芝产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