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账号恶意诋毁汽车企业被处置
导读:最近逛汽车论坛、刷短视频,总能碰到些“变味”的内容——某新能源车企刚发新款,评论区就有人骂“续航虚标到没底线”;某传统车企销量上涨,转头就有文章说“库存堆成山要破产”。这
最近逛汽车论坛、刷短视频,总能碰到些“变味”的内容——某新能源车企刚发新款,评论区就有人骂“续航虚标到没底线”;某传统车企销量上涨,转头就有文章说“库存堆成山要破产”。这些不是客观测评,不是理性讨论,是明摆着的“恶意抹黑”。
11月12日,央视新闻通报了一个“治乱象”的大动作: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等部门,正在深入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重点收拾那些“靠踩企业博流量”的账号,还晒出了一批典型案例——不少“熟脸”账号已经被“端了”。
比如抖音“大眼哥说车”、今日头条“电电加电”这类账号,根本不是“评车”,是“骂车”:对着企业品牌破口大骂,甚至上升到辱骂企业家,把正常的产品争议变成人身攻击;还有今日头条“高见观潮”、微信“象视汽车”,编造假消息说某企业“产品质量不合格”“要破产”,完全是无中生有蹭热度;更离谱的是微博“我是大彬同学”、B站“赛车星冰乐”,专门搜集企业负面新闻“攒局”,炒热度煽动网友“抵制”,把讨论变成了“对立”。
除了“骂企业”,还有“编数据”的“套路”。微博“易车榜”、微信“数典汽车排行榜”这些账号,发布的销量榜单压根没核实过——有的是“拍脑袋编的”,有的是“改个数字就发”,误导消费者不说,还干扰企业生产:某车企本来要根据销量调产能,结果被假榜单搞乱节奏,白白耗了不少精力。
最气人的是“转世账号”。之前抖音“王悟空说车”“987疯狂奶爸”因为歪曲事实诋毁新能源汽车被封,结果换个“王武松”“疯狂斯坦森”的名字,又在小红书、百度上“复活”,继续抹黑同一家企业。以为“换马甲”就能躲监管?这次整治直接“一锅端”,这些“顽固分子”全被封了。
为什么要下狠手治这些账号?因为汽车产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企业搞研发、做产品已经够累了,不该被“嘴炮”拖后腿;消费者要的是真实信息,比如“这款车续航到底多少”“故障率高不高”,不是“某大V说要倒闭”的谣言。
这次整治不是“一刀切”,是给网络空间立“规矩”:可以批评,但不能造谣;可以讨论,但不能诋毁。汽车行业要的是“干净”的竞争环境——企业安心做产品,消费者放心选车,这才是大家想看到的样子。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靠抹黑博流量的“歪路”,迟早要翻车。这次整治是提醒,更是信号:想在汽车圈“混”,得靠真内容、真观点,而不是“靠骂人造谣赚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