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儿童能不能用
60人浏览
2025-09-19 05:29:52
共6个回答
相关推荐
更多-
仙鹤草长什么样 6个回答
-
中药仙鹤草有什么功效 6个回答
-
仙鹤草的用量每日多少克 6个回答
-
仙鹤草每次用多少克 6个回答
-
仙鹤草和油松节能治肿瘤吗 6个回答
-
仙鹤草和什么配伍最好 6个回答
仙鹤草(学名:Sansevieria)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也被称为虎尾兰或者蛇皮花。由于其观赏价值和易于养护的特点,许多家庭都选择将其种植在室内环境中,包括儿童房间。以下是关于仙鹤草儿童是否能使用的详细回答:
1. 安全性:仙鹤草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室内植物,对于儿童来说是无毒的。它的叶片比较厚实,不易被压碎或割伤,因此不会对儿童造成伤害。儿童仍然需要监督操作和接触,以免误食其叶片或土壤。
2. 空气净化:仙鹤草以其叶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同时释放氧气,帮助净化室内空气。这对儿童的健康非常有益,特别是当他们处于室内长时间呼吸同一空气时。
3. 养护要求:仙鹤草的养护相对简单,适合儿童自己参与照料。它可以耐受较低光照条件,只需适度浇水和间断施肥,便可保持健康。需要提醒儿童避免过量施肥或过度浇水,以免对植物造成不利影响。
4. 可能引起过敏:虽然仙鹤草一般不会引发过敏,但对于某些儿童来说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果儿童对其他植物过敏,使用仙鹤草前最好先进行过敏测试。
仙鹤草是一种适合儿童使用的室内观叶植物。它的安全性高,易于养护,并且有助于空气净化。儿童在使用时需要得到监督和指导,以免误食或误操作。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概述 4 诊断要点 5 辨证分析 6 辨证分型 6.1 小儿紫癜·风热扰络证 6.2 小儿紫癜·血热伤络证 6.3 小儿紫癜·气不摄血证 6.4 小儿紫癜·阴虚火旺证 6.5 小儿紫癜·气滞血瘀证 6.6 小儿紫癜·脾肾阳虚证 7 辨证论治 7.1 风热伤络 7.1.1 证见 7.1.2 治法 7.1.3 方药 7.2 血热妄行 7.2.1 证见 7.2.2 治法 7.2.3 方药 7.3 阴虚火旺 7.3.1 证见 7.3.2 治法 7.3.3 方药 7.4 气不摄血 7.4.1 证见 7.4.2 治法 7.4.3 方药 7.5 血瘀气滞 7.5.1 证见 7.5.2 治法 7.5.3 方药 7.6 其他疗法 7.6.1 1、外治法 7.6.2 2、针灸疗法 7.6.3 3、饮食疗法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小儿紫癜的穴位 2 治疗小儿紫癜的方剂 3 治疗小儿紫癜的中成药 4 小儿紫癜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小儿紫癜 1 拼音 xiǎo ér zǐ diàn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purpur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fantile purpur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疾病概述 《中医药学名词》(2004):小儿紫癜(infantile purpura[1])是指发生于小儿的紫癜[1]。 《中医药学名词》(2010):小儿紫癜(infantile purpura[2])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皮肤黏膜出现紫色瘀点瘀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2]。 紫癜亦称紫斑,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者为其特征。本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常见于西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4 诊断要点 1、起病较急,紫癜反复出现,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皮肤、粘膜。皮疹多样,小者如针尖样,大者则成瘀斑或血肿,亦可融合成片。皮疹颜色初起淡红或鲜红,压之不退色,数日后转成淡紫淡青而逐渐消退。急性起病时,常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呕吐、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2、本病属于血证范畴,应与温热病所出现的斑疹作鉴别。温热病的发生多与四时不正之气有关,每有传染性,先见高热、头痛,后见斑疹,起病急,传变快,甚则昏迷、抽搐。 3、实验室检查:若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抗血小板抗体测定阳性,束臂试验阳性,则提示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若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块收缩等均正常,则提示为过敏性紫癜。 5 辨证分析 1、紫癜的发生,主要由外感邪热、脾虚气弱、肝肾阴亏而致。外感邪热,热毒炽盛,内伏血分,则迫血妄行;脾虚气弱,脾不统血,气不摄血,则血不循经;肝肾阴亏,阴虚火旺,血随火动,均使血离常道,外溢肌表而成紫癜。 2、本病之辨证应首辨病情之缓急,继辨证之虚实。病发初期,病情发展较急,斑疹量多,斑色鲜红,常见发热面赤,口渴烦躁,舌红脉数等候,此属血热内壅的实证。如症情发展缓慢,紫斑时现时隐,并见低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尖红,苔少,脉细数者,多为阴虚火旺之侯。如病程较长,斑块色淡,面色白光白或萎黄,神疲乏力者,则为气血俱虚之候。 3、本病的治疗总原则:血分实热者,治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阴虚内热者,治宜滋阴降火;气不摄血者,治宜益气摄血;兼有血瘀者,治当兼用活血化瘀之品。 6 辨证分型 6.1 小儿紫癜·风热扰络证 小儿紫癜·风热扰络证(infantile 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windheat disturbing collaterals[2])是指风热之邪外感,内窜血络,以起病较急,紫癜反复发作,小腿及臀部为多,颜色较鲜明,伴有瘙痒,发热,或腹痛,关节肿痛,尿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小儿紫癜证候[4]。 6.2 小儿紫癜·血热伤络证 小儿紫癜·血热伤络证(infantile 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bloodheat injuring collaterals[2])是指内热炽盛,热伤血络,以皮肤骤见青紫或鲜紫色点状或斑块,此起彼伏,身热烦渴,面红,可伴有齿衄、鼻衄,甚或便血、尿血,舌红绛,苔黄糙,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小儿紫癜证候[4]。 6.3 小儿紫癜·气不摄血证 小儿紫癜·气不摄血证(infantile 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failure of qi to keep blood[2])是指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以发病缓慢,紫癜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瘀斑、瘀点颜色淡紫,面色少华,神疲气短,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紫癜证候[4]。 6.4 小儿紫癜·阴虚火旺证 小儿紫癜·阴虚火旺证(infantile 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2])是指 *** 亏损,虚火亢旺,以紫癜时发时止,兼鼻衄、齿衄迁延不愈,或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小儿紫癜证候[4]。 6.5 小儿紫癜·气滞血瘀证 小儿紫癜·气滞血瘀证(infantile 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2])是指气机阻滞,血行瘀滞,以病程缠绵,出血反复不止,皮肤紫癜色暗,面色晦暗,腹痛剧烈,舌暗红或紫或边有紫斑,苔薄白,脉细涩为常见症的小儿紫癜证候[4]。 6.6 小儿紫癜·脾肾阳虚证 小儿紫癜·脾肾阳虚证(infantile purpura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2])是指脾肾阳虚,温化无权,虚寒内生,以皮肤紫癜反复不愈,下肢为多,色暗淡,常见鼻衄、齿衄,面色苍白无华,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头晕气短,纳呆便溏,舌淡或有瘀点,脉沉细而弱为常见症的小儿紫癜证候[4]。 7 辨证论治 7.1 风热伤络 7.1.1 证见 发热,微恶风寒,紫斑多发于四肢,以下肢及臂部为甚,常呈对称性分布,斑色鲜红,成丘疹或红斑样,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面部微浮,舌红苔微黄,脉浮数,或伴有皮肤搔痒,恶心呕吐,腹痛便血,尿血,关节肿痛等证。 7.1.2 治法 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7.1.3 方药 1、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处方: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黑荆芥10克,薄荷6克(后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5克,蝉蜕8克,白茅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皮肤搔痒者,加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关节肿痛者,加秦艽10克、防己10克。尿血者,加大小蓟各10克、旱莲草10克。便血者,加地榆炭10克、苦参10克。 2、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3次。 (2)羚翘解毒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疏风止斑汤(朱大年《实用中医儿科手册》)处方:防风6克,荆芥6克,薄荷3克(后下),山栀子6克,牡丹皮4.5克,丹参6克,鲜生地黄12克,白芍6克,茜草6克,茯苓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7.2 血热妄行 7.2.1 证见 起病较急,皮肤紫癜大小不等,斑色鲜红,心烦口渴,发热便秘,可见腹痛便血、鼻衄齿衄或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舌红,脉细数有力。 7.2.2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7.2.3 方药 1、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处方: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15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生石膏30克,茜草根10克,山栀10克,茅根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剂。尿血者,加大小蓟各10克。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炭各10克。腹痛者,加白芍10克、木香6克。便秘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 2、中成药 (1)牛黄清宫丸,口服,每次1/2~1丸,每日2~3次。 (2)牛黄清脑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口服,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白仙消癜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白藓皮50克,血见愁30克,茜草根25克,仙鹤草50克,牡丹皮70克,地榆炭20克,生地黄炭20克,金银花20克,丹参30克,叁七10克,羚羊角10克(锉细末),紫草20克。水煎2次作4次服,每日1剂。 7.3 阴虚火旺 7.3.1 证见 皮肤瘀斑时发时止,兼有鼻衄齿衄,低热盗汗,心烦不宁,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7.3.2 治法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7.3.3 方药 1、主方:大补阴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处方:生地黄15克,知母10克,牡丹皮10克,玄参10克,龟板20克(先煎),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茜草根10克,侧柏叶10克,阿胶10克(烊冲),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低热者,加鳖甲15克(先煎)、地骨皮10克。盗汗者,加五味子6克、牡蛎30克(先煎)。 2、中成药 (1)大补阴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 (2)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滋阴茜地汤(梁剑波《儿科百例》)处方:茜草根8克,生熟地黄各10克,焦山栀、黄柏、知母、黄芩各5克,阿胶4克,炒龟板、煅牡蛎各20克,牡丹皮、地榆炭各6克,当归3克。水煎服,每日1剂。 7.4 气不摄血 7.4.1 证见 紫癜反复出现,瘀点或瘀斑色较淡,病程长,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纳差食少,头晕心悸,或有便血。舌淡,苔薄白,脉细软。 7.4.2 治法 补气摄血。 7.4.3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加减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熟地黄15克,阿胶10克(烊冲),芍药10克,仙鹤草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瘀点、瘀斑多者,加血余炭10克、茜草10克。肢冷便溏者,加熟附子10克、肉桂6克(焗)。出血多、汗出厥逆者,加人参10克(另煎)。 2、中成药 (1)归脾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2)人参归脾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3、单方验方:阿芪景天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阿胶、党参、当归、熟地黄各10克,制首乌、黄芪各12克,黄精、景天叁七、槐花炭、炒白术、莲子肉、山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0剂为1疗程。 7.5 血瘀气滞 7.5.1 证见 瘀斑色深而暗,时有腹痛,伴恶心呕吐,大便下血,或有关节肿痛,或有腹中积块。舌质暗紫,有瘀点,脉弦或涩。 7.5.2 治法 活血理气,消瘀止血。 7.5.3 方药 1、主方:桃红四物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处方:桃仁10克,红花6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短气乏力者,加党参10克、黄芪10克。时有腹痛者,加木香6克(后下)、枳壳6克。关节肿痛者,加桑枝10克、牛膝10克。舌质紫暗者,加乳香6克、没药6克。便血者,加地榆炭10克,侧柏炭10克。 2、中成药 (1)景天叁七糖浆,口服,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2)活血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3)叁七粉,口服,每次1.5~3克,每日2次。 3、单方验方:活血化瘀方(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处方:川芎5克,丹参、赤芍、鸡血藤各10克,益母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脾胃虚弱者,加山楂、麦芽、陈皮、白术、厚朴各10克。出血较多者,加生地黄、牡丹皮各10克,小蓟15克。感染明显者,加麝香少许,山豆根10克,黄芪、连翘各15克,板蓝根20克,大黄5克。 7.6 其他疗法 7.6.1 1、外治法 百草霜15克,龙骨30克,枯矾30克,共研为细末,用湿棉条蘸药塞鼻,可以止鼻衄。 7.6.2 2、针灸疗法 (1)针刺取足叁里、曲池、合谷、血海等穴。适用于过敏性紫癜。 (2)耳针取脾、内分泌、肾上腺、肺等。适用于过敏性紫癜。 7.6.3 3、饮食疗法 (1)花生衣红枣汤:花生衣5~10克,红枣10枚,党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气不摄血之紫癜。 (2)红枣生地饮:红枣10枚,生地黄30克,紫草10克,甘草10克,水煎当茶饮之。 (3)茜根水鱼汤:水鱼(鳖)1只,茜根10克,仙鹤草10克,调料适量。将水鱼净,茜根、仙鹤草煎汤去渣,入水鱼炖熟,?拥髁戏 场C刻旎蚋籼?剂,连服8~10剂。适用于阴虚火旺之紫癜。 (4)茅根生地饮:水牛角30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0克,白茅根15克,白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血热妄行之紫癜。 8
1. 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2.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 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去医院就诊。4. 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 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7.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恒元)健脾、益肠止泻,清热燥湿,化湿和中。用于慢性泄泻病。下面是我整理的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 说明书 ,欢迎阅读。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商品介绍 通用名: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生产厂家: 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633药品规格:0.4g*24粒药品价格:¥17元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说明书 【通用名称】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商品名称】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恒元)【拼音全码】FuFangXianHeCaoChangYanJiaoNang(HengYuan)【主要成份】仙鹤草、黄连、木香、蝉蜕、石菖蒲、桔梗。【性状】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恒元)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至褐棕色颗粒及粉末;味苦、涩。【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益肠止泻,清热燥湿,化湿和中。用于慢性泄泻病。【规格型号】0.4g*24s【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饭后服。【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注意事项】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去医院就诊。4.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 儿童 、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对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恒元)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恒元)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贮藏】密封。【包装】0.4g*24粒/盒【有效期】24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633【生产企业】云南金碧制药有限公司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恒元)的功效与作用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恒元)健脾、益肠止泻,清热燥湿,化湿和中。用于慢性泄泻病。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使用常见问题 药品是有多面性的,既然有利就会有弊,既然存在治疗的目的作用也就会存在非治疗目的的作用。副作用也就是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出现了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是市面上较为普遍的药物。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有副作用吗?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的副作用尚未明确。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服用过程中应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的注意事项:1.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去医院就诊。2.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4.请将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5.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作用于清热解毒,健脾止泻。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适用于脾虚湿热内蕴所致泄泻急迫,泻而不爽,或大便溏泻,食少倦怠,腹胀腹痛。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具有消炎抑菌、镇痛止泻的功效,可以杀死肠道内的有害菌,维持菌群平衡,快速缓解腹泻、腹痛。具有止血排脓、祛腐生肌,达到对受损肠壁进行修复的效果。针对病因进行健脾和胃、调气行血,终恢复脾的运化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不再复发的治疗目的。
流鼻血的原因及症治的方法患者平时应注意在饮食上,多选择一些“清肺凉血”类食物,特别是在夏季更应如此。药物以具有能杀灭清除内外毒,清凉血热,清除肺内燥火功效的为佳。天热流鼻血不是上火上火不是导致流鼻血的原因。夏季,有的人觉得自己鼻腔开始有点发干,鼻涕里有血丝;严重的则是突然鼻子就哗哗地流起血来,怎么也止不住。中医认为流鼻血是由于人的气血上逆导致的。鼻属于肺窍,鼻子出现病症,与肺和肝等部位出现异常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人的气血上升,特别是肺气较热时,人就会流鼻血。肺气过热时,人的眼底也会带血或出血。上火和流鼻血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气血上逆导致的结果,但上火不是导致鼻子出血的原因。夏天人的鼻子流血,与天气炎热及鼻腔的干燥程度有关。当鼻腔过于干燥时,里面的毛细血管就会破裂,导致流血。从临床上来看,90%的流鼻血现象都属于血管破裂导致的血管性流血。对此,患者不用太紧张,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处理,及时止血即可。鼻子出血时,可以用卫生棉球将鼻子堵住,头部可以采取后仰的方式,以便尽快止血。与此还可以用凉毛巾敷在额头或鼻部,降低头部和鼻子的温度,以减轻出血症状。如果鼻腔内流血过多,很难止住,就应该及时去看医生了。流鼻血要分情况对待夏季也有些流鼻血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天气燥热,人在生气、发怒,甚至是休息不好时,都可能气血上逆,导致鼻腔出血。饮酒、食用过多的辛辣食物,也可能导致肺热,使人流鼻血。人在阳光下暴晒能导致头部的血管扩张,引起鼻子出血。夏天鼻子出血,除了气候干燥的原因外,宋海涛教授认为,还与人的年龄段有关。天气干燥时,老年人的鼻涕中很容易有带血丝的症状。如果老人突然发生鼻子流血很多,不容易止住的情况,就应该怀疑是不是患了高血压,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年轻人流鼻血还与劳累、运动等有关。一般情况下,这些出血症状,患者自行止血即可。毫无征兆,突然流鼻血者最好去医院做一下检查,及早排除鼻腔肿瘤之类的病变。怎样防止流鼻血一般情况下,鼻腔血管破裂性流血并不需要特别治疗。既然鼻子出血与肺热有关系,人就应该在饮食,生活上尽量避免导致肺热的情形发生。要少喝酒,少吃辛辣的食物,少吃一切可能生热的食物。相反,可以多吃一些如苦瓜、绿豆汤、西瓜、冷饮等清热降火的食物。取冬桑叶3克,加上白茅根和麦冬,再适当加一些甘草,用来泡水喝,可以达到清热降火的目的。【自我治疗小妙方】【流鼻血】1.在止流之前应先将血块擤出,以免因伤口无法闭合而无法止血2.以去充血剂或鼻腔喷液将棉花沾湿,塞入鼻孔可帮助止血,白醋也行3.用手指捏住部分的鼻肉,持续压紧五至七分钟,可帮助止血4.坐直,以免血液流到喉咙5.冰敷可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流血6.血液凝结后,将形成血块结痂,此时最好不要挖鼻孔,以免剥落结痂,造成鼻血复发7.涂抹抗生素或类固醇软膏,可止痒也可防止黏液干硬8.补充铁质,帮助体内造血9.阿司匹林可能干扰血液凝结,如果你很容易流鼻血,最好少用阿司匹林10.医生建少用富含水杨酸的食物,包括咖啡、茶、杏仁果、苹果、杏果、蓝莓、 黑莓、小红莓、薄荷、樱桃、葡萄、葡萄干、桃、梅、蕃茄及黄瓜11.控制血压,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12.增加空气湿度13.补充维他命C14.慎选口服避孕药,最好和医师讨论15.戒烟,以免使鼻腔黏膜干燥,引发流鼻血
孩子流鼻血后到底该怎么做?孩子流鼻血又是啥原因?
1、仰头止血——肺炎、严重窒息
仰止血很容易将鼻腔血液流入咽部、食道和胃,造成不适、恶心。有些人恶心恶心,吐出血。出血量大时,容易呛入气管和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严重窒息也有生命危险。
2、鼻孔卫生纸——摩擦损伤、感染
用纸团连堵带拧的,容易摩擦损伤到鼻腔粘膜,破坏一些脆弱的毛细血管,加重出血。而且塞住鼻孔,原本下向外流的鼻血可能会倒流进口腔、食管甚至气管等。
假如是质优价廉的卫生纸,还容易造成感染,并且用纸堵住鼻孔,塞的深度和压迫程度不够,也不会有明显的止血效果。那怎么正确止血?看这里!!
1、让孩子身体前倾,张开嘴巴,用嘴呼吸;
2、用手捏住鼻子两侧,挤压10分钟左右,有点疼。
3、在鼻翼上也可以放一个冰袋,可以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若出血量大,难以自行停止,或伴有其它症状,如出血超过15分钟,或无法停止流动,或口鼻有大量血液涌出,则应迅速送医院就诊。
第二,如果经常流鼻血,即使孩子没有不适,也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反复出血,容易导致贫血或大脑供血不足。如果长期这样做,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流鼻血一般问题不大,但止血方法不对,容易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