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山龙
穿龙薯蓣是薯蓣科薯蓣属藤本植物。穿龙薯蓣根状茎横生,圆柱形,多分枝,栓皮层显著剥离;茎左旋,近无毛,单叶互生;叶片掌状心形,变化较大,茎基部边缘作不等大的三角状浅裂、中裂或深裂,顶端叶片小,近于全缘,叶表面黄绿色,有光泽,无毛或有稀疏的白色细柔毛,尤以脉上较密。花雌雄异株;蒴果成熟后枯黄色,三棱形,顶端凹入,基部近圆形,每棱翅状,大小不一;种子着生于中轴基部,四周有不等的薄膜状翅,上方呈长方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穿山龙
别名
川龙薯蓣、穿山龙、穿地龙、野山药、地龙骨、鸡骨头、穿龙骨、川地龙、穿山龙、串地龙等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平;苦。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平,味苦。
②《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温。
归经
肝;肺经。
入药部分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和柴黄姜的根茎
产地和分布
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朝鲜、前苏联、日本也有、四川盆地的丘陵山区也常见。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茎横走,圆柱形,黄褐色。茎左旋细长,近乎无毛。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广卵圆形,带5~7浅裂,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花黄绿色,小,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复穗状,雌花序单一,下垂,绿黄色。蒴果卵形或椭圆形,具3翅,成熟后黄褐色。种子上部具长方形膜质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干品6-9g,鲜品30-4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穿山龙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主风湿痹前;肢体麻木;胸痹心痛;慢性气管炎;跌打损伤;虐疾;痈肿。用于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支气管炎。
①《东北药植志》:舒筋活血,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
②《山东中药》:治风寒湿痹。
③《陕西植药调查》:制疟,止疼,消肿。
④《陕西中草药》:治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关节痛,消化不良,疟疾,跌打损伤,痈肿恶疮。
附方
①治腰腿酸痛,筋骨麻木:鲜穿山龙根茎二两,水一壶,可煎用五,六次,加红糖效力更佳。(《东北药植志》)
②治劳损:穿山龙五钱。水煎冲红糖、黄酒。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大骨节病,腰腿疼痛:穿山龙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七天。每服一两,每天二次。(《河北中药手册》)
④治闪腰岔气,扭伤作痛:穿山龙五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⑤治疟疾:火藤根三钱,青蛙七、野棉花各二钱。发病前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⑥治痈肿恶疮:鲜火藤根、鲜薴麻根等量。捣烂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⑦治慢性气管炎:鲜穿山龙一两。削皮去根须,洗净切片加水,慢火煎二小时,共煎二次,合并滤液,浓缩至100毫升。分早晚二次服,十日为一疗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风湿性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穿山龙30g,骨碎补9g,淫羊藿9g,土茯苓9g。水煎服。方中穿山龙祛除风湿,活血通络,为君药。(《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服务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