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丁公藤

680人浏览 2025-09-19 06:54:03

丁公藤,中药名。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叶丁公藤的干燥藤茎。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丁公藤


别名

麻辣子。包公藤


药材类别

藤木类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归经

归肝、脾、胃经。


入药部分

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以根、茎和小枝入药。


产地和分布

1.丁公藤:生于山谷湿润密林中或路旁灌丛中。分布于广东等地。

2.光叶丁公藤:生于海拔250-1200m的山谷密林或疏林中,攀生于乔木上。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形态特征

1.丁公藤: 木质藤本,长约12cm。小枝干后黄褐色,明显有棱,不被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8-1.2cm,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长卵形,长6.5-9cm,宽2.5-4cm,先端钝或钝圆,基部渐狭成楔开,两面无;侧脉4-5对,至边缘以内风结上举。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腋生的花少至多数,顶生的排列成总状,花序轴和花梗被淡褐色柔毛;花萼球形,萼片5,近圆形,外面被淡褐色柔毛并有缘毛;花冠白色,5裂,裂片长圆形,全缘或浅波状,雄蕊5,不等长,花药先端渐尖,花丝之间有鳞片;子房圆柱形,柱头圆锥状,贴着子房。浆果卵状椭圆形,长约1.4cm。种子1颗。花期6-8月。

2.光叶丁公藤: 植物形态与丁公藤相似,区别点是:叶片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先端骤然渐尖;花冠裂片边缘啮蚀状;浆果球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外擦。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丁公藤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跌打肿痛。


附方

①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丁公藤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原生药5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每次2毫升,小儿酌减。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