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

血竭

613人浏览 2025-09-19 04:15:22

松香,中药名。为松科松属若干植物中渗出的油树脂,经蒸馏或提取除去挥发油后所余固体树脂。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血竭


别名

麒麟竭(《雷公炮炙论》),海蜡(侯宁极《药谱》),麒麟血(《圣惠方》),木血竭(《滇南本草》)。


药材类别

其他


性味

味甘;咸;性平;小毒

①《雷公炮炙论》:味微咸甘。

②《唐本草》:味甘咸,平,有小毒。

③《本草蒙筌》:味辛咸,气平,有小毒。


归经

入心、肝经。

①《纲目》:手足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手少阴经。

③《本草新编》:入肾。


入药部分

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


产地和分布

分布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我国广东、台湾亦有种植。主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地。


形态特征

麒麟竭,多年生常绿藤本,长达10-20m。茎被叶鞘并遍生尖刺。羽状复叶在枝梢互生,在下部有时近对生;小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约20-30cm,宽约3cm,先端锐尖,基部狭,脉3出平行;叶柄及叶轴具锐刺。肉穗花序,开淡黄色的冠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6,排成2轮;雄花雄蕊6,花药长锥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状,子房略呈卵状,密被鳞片,花柱短,柱头3深裂。果实核果状,卵状球形,径约2-3cm,赤褐色,具黄色鳞片,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常由鳞片下渗出,干后如血块样。种子1颗。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入膏药内敷贴。


注意事项

凡无瘀血者慎服。

①《日华子本草》:得密陀僧良。

②《本草经疏》:凡血病无瘀积者不必用。


血竭的功效与作用

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

①《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创生肉。

②《海药本草》: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却引脓。

④王好古: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⑤《纲目》: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瘈疭。


附方

①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一两,没药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白芷二两,赤芍药一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麒麟血散)

②治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一两。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

③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真血竭,研为细末,温酒调服。(《朱氏集验医方》血竭散)

④治鼻衄:血竭、蒲黄等分。为末,吹之。(《医林集要》)

⑤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者:血竭(炒)二钱半,大枣二十个(烧为灰),干地黄半两(别为末)。上三味,都细研如粉,以津唾调贴疮上。(《博济方》血竭散)

⑥治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一两,铅丹半两(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圣济总录》血竭散)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