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

赤茯苓

741人浏览 2025-09-19 04:01:32

赤茯苓(红茯苓),赤茯苓属赤茯苓科真菌。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皮壳深褐色,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为大小不一的方块或碎块,均为淡红色或淡棕色。质松,略具弹性。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赤茯苓


别名

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


药材类别

菌藻类


性味

甘;淡;平。

①《本草择要纲目》:甘,平,无毒。

②《得配本草》:甘淡,平。

③《本草再新》: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

入心、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太阴,手太阴、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③《本草求原》:入心、胃、小肠、膀胱。


入药部分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


产地和分布

生于松树根上。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形态特征   

茯苓 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 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行水;利湿热。主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①《药性论》:破结气。

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

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④《本草通玄》:赤茯苓但能泻热行水,并不及白茯苓之多功也。


附方

①治小便白浊不利,时作痛:赤茯苓、沉香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点,食后临卧服之。(《鸡峰普济方》茯苓汤)

②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或不禁,及遗泄白浊: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以新汲水按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好酒熬成膏,搜和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盐酒嚼下。(《三因方》张真君茯苓丸)

③治胸胁逆满胀渴:赤茯苓(去黑皮)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半,云滓,分温三服。(《圣济总录》茯苓汤)

④治血淋不可忍:陈皮、香附子、赤茯苓各等分.上锉散.每服三钱 水煎空心服.(《世医得效方》通秘散)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