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黄

竹黄

629人浏览 2025-09-19 04:13:30

竹黄,中药名。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之功效。用于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竹黄


别名

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


药材类别

菌藻类


性味

味淡;辛;平


归经

肺;肝经


入药部分

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



产地和分布

生于箣竹属、刚竹属的竹竿上,多生长在将衰败或已衰败的竹林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子座呈不规则瘤状,早期白色,后变成粉红色,初期表面平滑,后期有龟裂,肉质,渐变为木栓质,长1.5-4cm,宽1-2.5cm。子囊壳近球形,埋生于子座内,直径480-580μm.子囊长圆柱状,(280-340)μm×(22-35)μm;子囊孢子单行排列,长方形至梭形,两端大多尖锐,有纵横隔膜,(42-92)μm×(13-35)μm,无色或近无色,成堆时柿黄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酒浸敷。


注意事项

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孕妇及高血压患者禁服;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


附方

①治小儿惊风,大人中风:竹黄,煎服效。

②治胃气痛:竹黄一两,烧酒一斤,共浸泡三、五天。每日服二次,每次服一小酒盅。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

相关推荐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