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花

木槿花

668人浏览 2025-09-19 07:12:41

木槿花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及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味甘苦,性凉。归脾、肺、肝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治疗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等病症。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木槿花


别名

里梅花、朝开幕落花、疟子花、篱障花、喇叭花、白槿花、白玉花、藩篱花、猪油花、桐树花、大碗花、碗盖花、扁状花、苦松花、水槿花、槿铃花、新米花、饭汤花、旱莲花、水昌花、槿树花、三七花、扦金花、灯盏花、木荆花、芭壁花、木红花、肉花、白饭花、白面花、白木棉花、白水绵花、白棉花。


药材类别

花类


性味

甘苦,凉。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苦,平。

③《纲目》:甘,平,滑,无毒。


归经

脾;肺;肝经.

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


入药部分

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花。


产地和分布

原产于我国中部各地。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台湾等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米~3米,多分枝;叶三角形或菱状卵形,有时中部以上有3裂。花大,单生叶腋,直径5~8厘米,单瓣或重瓣,有白、粉红、紫红等色,花瓣基部有时红或紫红;花期6~9月,花甚多,虽每花只开一日,但每天都有大量的花开放,十分美丽。在园林中常用作花篱、单植、成列种植或作其他灌木的背景。花期满树花朵,娇艳夺目,甚为壮观美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者30-60g。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调敷。


木槿花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①《日华子本草》:治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焙入药;作汤代茶,治风。

②《纲目》:消疮肿,利小便,除湿热。

③《本草汇言》:能除诸热,滑利能导积滞,善治赤白积痢,干涩不通,下坠欲解而不解,捣汁和生白酒温饮。

④《本经逢原》:红者治肠风血痢,白者治白带白痢。

⑤《安徽药材》:治皮肤病。

⑥《江西中药》:白花与山雅雀同煮食,能止鼻血。


附方

①治下痢噤口: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蘸末食之。(《济急仙方》)

②治赤白痢:木槿花一两(小儿减半),水煎,兑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云南中医验方》)

③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开水和冰糖欺半小时,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风痰壅逆:木槿花晒干,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汤下,白花尤良。(《简便单方》)

⑤治反胃:千叶白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口;不转,再将米饮调服。(《袖珍方》槿花散)

⑥治妇人白带:木槿花二钱,为末,人乳拌,饭上蒸熟食之。(《滇南本草》)

⑦治疗疮疖肿:木槿花(鲜)适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⑧治疗细菌性痢疾:木槿花洗净晒干,研末备用。每次2克,小儿酌减,每隔2小时服1次,3~5天为一疗程。试治300例,症状控制者96.3%,一般服药后体温迅速下降,大便于2~3天内好转。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