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丁香

544人浏览 2025-09-19 07:12:57

丁香,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主产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海南也产。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丁香


别名

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药材类别

花类


性味

味辛;性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纲目》:辛,热。


归经

入胃、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入药部分

以花蕾和其果实可入药


产地和分布

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形态特征

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感想末敷贴。


注意事项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

②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

③《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叶泻;肾虚阳痿;腰膝酸冷;阴疽。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

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

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⑾《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附方

①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②治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

③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④治霍乱,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⑤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⑥治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

⑦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五分。(《证治要诀》)

⑧治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