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日红
千日红为苋科植物千日红的花序或全草。夏、秋采摘花序或拔取全株,鲜用或晒干。分布于全国各地。味甘、微咸,性平。归肺、肝经。具有止咳平喘,清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主治咳嗽,哮喘,百日咳,小儿夜啼,目赤肿痛,肝热头晕,头痛,痢疾,疮疖等病症。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千日红
别名
百日红、千金红、百日白、千日白、千年红、吕宋菊、滚水花、沸水菊、长生花、蜻蜒红、球形鸡冠花、千日娇
药材类别
花类
性味
甘;微咸;性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②《药材学》:甘淡,平,味微咸。
归经
肺;肝经。
入药部分
为苋科植物千日红的花序。
产地和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产江苏、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原产热带美洲。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全株密被白色长毛。茎直立,有分枝,近四棱形,具沟纹,节部膨大,带紫红色。
单叶对生;叶柄长1-1.3cm,上端叶几无柄,有灰色长柔毛;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长5-10cm,宽2-4cm,先端钝而尖,基部楔形,两面有小斑点,边缘波状。头状花序球形或长圆形,通常单生于枝顶,有时2-3花序并生,常紫红色,有时淡紫色或白色;总苞2枚,叶状,每花基部有干膜质卵形苞片1枚,三角状披针形小苞片2枚,紫红色,背棱有明显细锯齿,花被片披针形,外面密被白色绵毛;花丝合生成管状,先端5裂;柱头2,叉状分枝。胞果近球形。种子肾形,棕色,光亮。花果期6-9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花3~9g;全草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千日红的功效与作用
止咳平喘;清肝明目;解毒。主咳嗽;哮喘;百日咳;小儿夜啼;目赤肿痛;肝热头晕;头痛;痢疾;疮疖。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咯血,头晕,视物模糊,痢疾。
①《福建民间草药》:祛风,镇肝,退热,明目。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肝明目,散结消瘿。治瘰疬初起,肝热目痛,血压高头痛。
③《广西中药志》:花序:凉血消肿,止痉咳。治百日咳;外治疮疡肿痛。民间治月经不调。全株煲水外洗,治跌打疮疖。
附方
①治头风痛:千日红花三钱,马鞭草七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气喘:千日红的花头十个,煎水,冲少量黄酒服,连服三次。(《中国药植志》)
③治白痢:千日红花序十个,水煎,冲入黄酒少量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小便不利:千日红花序一至三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小儿风痫:千日红花十朵,蚱蜢干七个。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肝热:千日红鲜花序七至十四朵,水煎服。或加冬瓜糖同炖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小儿夜啼:千日红鲜花序五朵,蝉衣三个,菊花七分,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