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藤
黄藤是棕榈科黄藤属植物。茎初时直立,后攀援。叶羽状全裂,顶端延伸为具爪状刺的纤鞭;叶轴下部的上面密生直刺;叶柄背面凸起,具稀疏的刺;叶鞘具囊状凸起。雌雄异株,花序直立;总苞托苞片状,包着总苞的基部,总苞为稍深杯状。果球形,暗草黄色;种子近球形。花期5月,果期6-10月。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黄藤
别名
土黄连、 黄连藤、伸筋藤、山大王、大黄藤、天仙藤、金锁匙。
药材类别
藤木类
性味
甘苦,寒,有毒。
①《纲目》:甘苦,平,无毒。
②《陆川本草》:苦,寒。
③《广西植物名录》:有小毒。
归经
心;肝经。
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入药部分
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干燥藤茎。
产地和分布
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等地。药材产广西,广东。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状高大藤本。高达10m以上。根圆柱状,外皮灰黄褐色,木部黄色。茎干粗壮,老茎淡灰褐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纵条纹和横向裂纹,小枝圆柱状,灰绿色,有细纵条纹。单叶互生,革质,叶柄着生于叶片的近基部,长4~10cm,基部扭曲,上部稍膨大,具细纵条纹;叶片卵圆形、椭圆形、狭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25cm,宽4~12cm,先端钝或稍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主脉3,弧形。总状花序集成圆锥花序,着生于老茎上,下垂,长30~40cm,生于小枝上的花序长只有6~10cm;单性,雌雄异株,密集,具柄,外有小形苞片3,花被片6,绿白色或黄绿色,广卵形或近圆形,边缘向内卷曲;雄花有雄蕊3,花丝短棒状,花药椭圆形,短粗,纵裂;雌花具退化雄蕊;子房卵圆形,3室,胚珠2,花柱短,柱头头状。核果长椭圆形,长2~3cm,有长果柄,长2~4cm,顶端有柱头痕迹。种子长圆形,胚乳角质。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广西中药志》:体质虚寒者忌用。
黄藤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黄疸;胃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饮食中毒;输卵管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阴道炎;疮疖;烧烫伤。治饮食中毒,热郁便秘,痢疾,传染性肝炎,疮痈,赤眼,咽喉肿痛。
①《纲目》:治饮食中毒,利小便,煮汁频服。
②《陆川本草》:泻热解毒,通便,去水毒,消肿。治热郁便秘,痢疾,石水,疮痈,天泡疮,赤眼。
③《广西中药志》:治阳黄,枪炮伤,烫伤。
④《中国药植图鉴》:煎水服治发热头痛;磨碎敷疔疮。
⑤《广西中草药》:清心火,利小便。治痢疾,急性胃肠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肺结核,疮疖,汤火伤;可预防流脑。
附方
①治传染性肝炎:黄藤一至二两,酸咪咪(大叶酸浆草)五钱。煮猪骨或鸡肉服,也可蒸甜酒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②治天泡疮:黄藤五钱,山东管五钱。共研末,开茶油调涂患处。(《陆川本草》)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