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头回

墓头回

533人浏览 2025-09-19 06:56:52

墓头回为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或异叶败酱的根。味苦,微酸涩,性凉。归心、肝经。具有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子宫颈癌,胃癌等病症。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墓头回


别名

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苦;微酸涩;性凉。

①《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


归经

归心;肝经。

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入药部分

为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或异叶败酱的根。


产地和分布

1.糙叶败酱 :生于向阳山坡、尤多见于土层深厚的土坎上。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2.异叶败酱:生于较干燥的山坡上,我国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1.糙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粗短;根粗壮圆柱形。具特异臭气。数茎丛生,茎被细短毛。基生叶倒披针形,2-4羽状浅裂,开花时枯萎;茎生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厚革质,狭卵形至披会形,长4-10cm,宽1-2cm,1-3对羽状深裂至全裂,中央裂片较长大,倒披针形,两侧裂片镰状条形,全缘或偶有齿,两面被毛,上面常粗糙;近花序之苞地披针形,常不裂。圆锥聚伞花序多数在枝顶集成分辩率房状;花萼5,不明显;花冠筒状,筒基一侧稍大成短距状,先端5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发育。瘦果长圆柱形,背贴圆形膜质苞片;苞片直径约1cm,常带紫色。花果期秋季。

  2.异叶败酱: 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状茎横走,黄白色,无粗根,有少数须根,具特异臭气。基生叶丛生,叶片卵形或3裂,有长柄;茎生叶多变,由3全裂至羽状全裂,先端裂片最大,茎上部叶常个裂。苞片叶状,条形,不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墓头回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子宫颈癌;胃癌。用于子宫糜烂,早期宫颈癌,白带,崩漏,疟疾。

①《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②《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③《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④《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附方

治崩中,赤白带下: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董炳集验方》)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