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芥菜
荠菜,中药材名。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3~5月采收,洗净,晒干。功能主治为: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芥菜
别名
大芥、芥、皱叶芥、雪里蕻、霜不老、黄芥、冲菜。
药材类别
枝叶/树皮类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纲目》:辛,热。
③《随息居饮食谱》:辛甘而温。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胃,兼入肾。
入药部分
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油芥菜的嫩茎和叶。
产地和分布
1.芥菜: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
2.油芥菜:原产美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芥菜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无毛,有时具刺毛,常带粉霜。茎有分枝。基生叶叶柄有小裂片;叶片宽卵形至倒卵形,长15~35cm,宽5~17cm,先端圆钝,不分裂或大头羽裂,边缘有缺刻或齿牙;下部叶较小,边缘有缺刻,有时具圆钝锯齿,不抱茎;上部叶窄被针形至条形,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花后延长;花淡黄色;花瓣4,鲜黄色,宽椭圆形或宽楔形,长达1.l~1.4cm,先端平截,全缘,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mm,短雄蕊长6mm;雌蕊1,子房圆柱形,长约lmm,花柱细,柱头头状。长均果条形,长3~5.5cm,具细喙,长6~12mm;果梗长5~15mm。种子近球形,直径l~1.8mm,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表面具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油芥菜,本种特点在于基生叶长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重锯齿和缺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5g;或用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撒。
注意事项
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①《本草衍义》:多食动风。
②《纲目》: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痔疮。
芥菜的功效与作用
利肺豁痰;消肿散结。主寒饮咳嗽;痰滞气逆;胸膈满闷;砂淋;石淋;牙龈肿烂;乳痈;痔肿;冻疮;漆疮。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②《食疗本草》:主咳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
③《纲目》:通肺豁痰,利膈开胃。
附方
①治牙龈肿烂,出臭水者:芥菜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纲目》)
②治漆疮瘙痒:芥菜煎汤洗之。(《千金方》)
③治痔疮肿痛:芥叶,捣饼,频坐之。(《谈野翁试验方》)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