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

苦丁茶

577人浏览 2025-09-19 04:15:32

苦丁茶,中药名。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及华南地区(江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佳品。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维生素C、多酚类、黄酮类、咖啡碱、蛋白质等200多种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苦味、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强心、润喉止咳、降压减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脉等多种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减肥茶”、“降压茶”、“益寿茶”等美称。袋泡苦丁茶、苦丁茶冲剂、苦丁茶含片、复合型苦丁茶等多种保健食品。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苦丁茶


别名

毛叶黄牛木、黄浆果、土茶、茶盖、角刺茶。


药材类别

枝叶/树皮类


性味

甘;苦;寒。

①《医林纂要》:苦甘,大寒。

②《纲目拾遗》:味甘苦。


归经

入肝、肺、胃。

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胆、胃三经。


入药部分

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大叶冬青或苦丁茶冬青的嫩叶。


产地和分布

1.枸骨:生于山坡、山谷、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分布于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2.大叶冬青: 常生长于海拔400-800m的山谷、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3.苦丁茶冬青:生于沟谷或山坡疏林中,也有栽培。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形态特征  

 1.枸骨: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8m。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硬革质,长椭圆状四方形,长4-8cm,宽2-4cm,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中央刺齿反曲,基部平截,两侧各有1-2个刺齿,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色,两面无毛。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花黄绿色,4数;萼杯状,细小;花瓣向外展开,倒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5mm,宽约1.5mm,基部合生;雄蕊4枚,花丝长约3mm;子房4室,花柱极短。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鲜红色,直径4-8mm;分核4颗,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大叶冬青: 常绿大乔木,高达20m,胸径约60cm。树皮赭黑色或灰黑色,粗糙有浅裂;小枝粗壮,黄褐色,并有纵裂纹和棱。叶柄长1.5-2.5cm;叶片厚革质,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28cm,宽4.5-7.5(-9)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疏锯齿,中脉上面凹入,下面隆起,侧脉上面明显,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花序簇生叶腋,圆锥状;花4数;雄花序每枝有3-9花,花梗长7-8mm,花萼直径约3.5mm,裂片圆形,花冠反曲,直径约9mm,花瓣卵状长圆形,基部稍结合,雄蕊与花冠等长;雌花序每枝有1-3花,花梗长5-8mm,花萼直径约3mm,花冠直径约5mm,花瓣卵形,子房卵形。果球形,直径约7mm,红色,外果发厚,平滑、宿存住头盘状;分核4颗,长圆状椭圆形,背部有3条纵脊,内果皮骨质。花期4-5月,果期6-11月。

  3.苦丁茶冬青: 形态与大叶冬青相似。主要区别为:幼枝无小凸点,无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基部楔形;花萼直径只有2.5mm,裂片无缘毛,花瓣长圆形至倒卵形,雄蕊比花瓣短;果实较大,直径1-1.2cm。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涂搽。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苦丁茶的功效与作用

疏风清热;明目生津。主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①《本经逢原》:止痢。

②《医林纂要》:治天行狂热。

③《纲目拾遗》:逐风、活血,绝孕。

④《本草再新》:消食化痰,除烦止渴,利二便,去油腻。

⑤《本草求原》:清肺脾,止痢,清头目。

⑥《中国医学大辞典》:散肝风,清头目,治耳鸣、耳聋、聤耳流脓,活血脉,凉子宫。

⑦《四川中药志》:能清热散风,除烦解渴。治头痛、齿痛、耳鸣、目赤及食滞有痰。


附方

暂无资料。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