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

蟋蟀

635人浏览 2025-09-19 06:49:11

蟋蟀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无脊椎动物,蟋蟀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性温,味辛、咸,具有利尿、破血、利咽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腹水、咽喉肿痛等症状。蟋蟀一般都在地下活动,以植物的果实和根部为食,所以对农业来说,蟋蟀是一种大害虫。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蟋蟀


别名

蚟孙、促织、吟蛩、将军、屈屈、蛆蛆、叫鸡、唧唧、斗鸡、蛐蛐、夜鸣虫


药材类别

动物类


性味

味辛;咸;性温;小毒。

①《药性考》:辛咸,温


归经

膀胱;小肠经


入药部分

蟋蟀科昆虫蟋蟀,以干燥全体入药。


产地和分布

蟋蟀穴居,常栖息与地表、砖石上、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全国各省多有分布。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主产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


形态特征

蟋蟀,全体黑色,有光泽。头棕褐色,头顶短圆,头后有6条短而不规则纵沟。复眼大,半球形,黑褐色。单眼3个,位于头顶两端的较小,位于头顶中间的1个较大。触角细长,淡褐色。前翅棕褐色,后翅灰黄色。足3对,淡黄色,并在黑褐斑及弯曲的斜线,后足发达,背面有单行排列的棘,腿节膨大。腹部近似圆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灰黄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6只;研末,1-3只。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事项

体虚及孕妇忌服。


蟋蟀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消肿。主癃闭;水肿;腹水;小儿遗尿。治尿闭,水肿,臌胀。

①《药性考》:能发痘。

②《任城日记》:洽水蛊。

③《纲目拾遗》:性通利,治小便闭。赵际昌:凡产不下,用干者一枚,煎汤服。

④《四川中药志》:治阳痿。


附方

①治小水不道,痛胀不止:蟋婶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滚汤下,小儿减半。(《医方集听》)

②治跌扑伤小肚,尿闭不出:蟋蟀一枚。煎服。(《养素园传信方》)

③治老人尿闭:蟋蟀四只,蝼蛄四只,生甘草一钱。煎汤,分三次温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小儿遗尿:蟋蟀一个。焙,末,滚水下,照岁(数)服,如儿十一岁者,每次服一个,服至十一个为止。(《慈航活人书》)

⑤治肾虚阳痿:蟋蟀、蜻蜒,狗肾。共为末,兑酒服。(《四川中药志》)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