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见穿
石见穿,中药材名。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参的全草。夏至到处暑间采收。功能主治为: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带,痈肿,瘰疬。①《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②《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③《江苏药材志》:治瘰疬。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石见穿
别名
石打穿、紫参、五凤花、小丹参、紫丹花、红根参、田芹菜、石大川、月下红、乌沙草、墨面风、大发汗、山缝拿、活血草
药材类别
全草类
性味
味辛;苦;性微寒。
①《苏州本产药材》:苦辛,平。
归经
归肝;脾经
入药部分
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的全草。
产地和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及田野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叶对生;下部叶为三出复叶,顶端小叶较大,两侧小叶较小,卵形或披针形,上部叶主国单叶,卵形至披针形,长1.5-8cm,宽0.8-4.5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心形或楔形,边缘具圆锯或全缘,两面均被有短柔毛毛。轮伞花序,每轮有花6,组成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腑生,花序长5-24cm;苞片披针形,长于小花梗;花萼钟状,长4.5-6mm。有11条脉纹,外面脉上和喉部均有长柔毛,花冠紫色或蓝紫色,冠筒长10mm,冠檐二唇形,上唇倒心形,先端凹,下唇呈3裂,中裂片倒心形;雄蕊花丝较短,藏于花冠之内。小坚果椭圆状卵形,褐色,光滑,包被于宿萼之内。花期8-10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石见穿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伤肿。用于黄疸型肝炎,癌症,肾炎,白带,痛经,淋巴结结核,象皮病;外用治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疖肿。
①《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
②《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
③《江苏药材志》:治瘰疬。
附方
①治疗急、慢性肝炎
取紫参2两,或加糯米稻草1两,水煎两次,煎液合并加红糖半两,两次分服(儿童减半)。治疗205例,治愈150例,进步33例,无效22例。其中急性169例,治愈126例,平均治愈日数36天;慢性36例,治愈24例。
②治疗赤白带下
取石打穿2两,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5~7天。治疗800多例,有效率80%。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