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泡子

天泡子

759人浏览 2025-09-19 02:31:46

天泡子全株可入药,味酸、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利咽、通二便之功效,其浆果富含维生素、β胡萝卜素及钙、镁、硼、锌、硒、锗等20多种矿质元素和18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浆果可作水果鲜食,亦可加工成果酒、果酱、果冻、果汁饮料、罐头等

具体服务价格请参考收费标准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药坊网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天泡子


别名

灯笼草、天泡果、沙灯笼、天泡草、水灯笼、打卜草、灯笼泡、打额泡、王母珠、黄灯笼


药材类别

全草类


性味

味苦;性凉

①《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入药部分

为茄科植物小酸浆的全草或果实。


产地和分布

生长于田野、土坎及坡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及去云南。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0-70cm。根细瘦。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短柔毛或近光滑。单叶生;叶柄细羽,长1-1.5cm;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部斜楔形,全缘而波状或有少数粗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5mm,被短柔毛;花萼钟状,绿色,外被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结果时萼增大如灯笼状包围在果实外面,具突出5棱;花冠钟形,黄色,5浅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药黄白色,长约1mm;雌蕊1,子房圆形,2室,胚珠多数。浆果球形,黄色,直径约6mm。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①《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天泡子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被动痰止咳;软坚散结。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疹;疖肿。

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疮。"

②《天宝本草》:治小儿臌胀,疳疾。"

③《四川中药志》: 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泡疮及皮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湿疮肿毒。"


附方

①治黄疸:天泡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天泡疮:天泡子研末,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