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景天
红景天,中药名。为景天科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茎凋枯后采挖,除去粗皮,洗净,晒干。味甘、苦、性平、归肺、心经。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之功。主要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
- 一对一沟通
- 专业化培训
- 规范化服务
- 多维度保障

扫码添加客服
获得更全面的服务
名称
红景天
别名
扫罗玛尔布(藏名)
药材类别
全草类
性味
寒;甘;涩
归经
肺经
入药部分
为景天科植物全瓣红景天的全草。
产地和分布
生于高山岩石处。主要分布在东北、甘肃、新疆、四川、西藏及云贵等省。
形态特征
红景天,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壮,圆锥形,肉质,褐黄色,根颈部具多数须 根。根茎短,粗状,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的叶。从茎顶端之叶腋抽出数条花茎,花茎上下部均有肉质叶,叶片椭圆形,边缘具锯齿,先端尖锐,基部楔形,几无柄。聚伞花序顶生,花红色。7-9月采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红景天的功效与作用
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主气虚体弱;病后畏寒;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烫火伤;神经症;高原反应。
①《神农本草经》,将红景天列为药中上品,服用红景天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能补肾,理气养血,主治周身乏力、胸闷等;还具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
②藏《四部医典》言其“性平、味涩、善润肺、能补肾、理气养血。主治周身乏力、胸闷、恶心、体虚等症。《晶珠本草》言“红景天活血清肺、止咳退烧、止痛,用于治疗肺炎、气管炎、身体虚弱、全身乏力、胸闷、难于透气、嘴唇和手心发紫”。
③《本草纲目》记载“红景天,本经上品,祛邪恶气,补诸不足”是“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
④《千金翼方》言“景天味苦酸平,无毒。主大热大疮,身热烦,邪恶气,诸蛊毒痂庀,寒热风痹,诸不足,花主女人漏下赤白,清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
⑤《现代实用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国药物大全》中药卷记载:红景天“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燥湿。用于肺热,瘟病,四肢肿胀。”
⑥《中药大辞典》记载:红景天“性寒,味甘涩。活血止血,清肺止咳。治咳血,咯血,肺炎咳嗽。”
⑦《现代实用本草》言其作用有七,即“一、中枢抑制作用。二、抗疲劳作用。三、强心作用。四、抗炎作用。五、抑制血糖升高作用。六、抗过氧化作用。七、抗微波辐射作用”。
⑧《西藏常用中草药》:红景天还具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主治咳血、肺炎咳嗽、妇女白带等症。
附方
暂无资料。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服务评价

相关推荐
-
问 红景天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治什么病
红景天,又称雷公藤,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高寒地区。红景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都具有药用价值。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红景天苷、吲哚马黎碱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
问 红景天有没有副作用
红景天是一种传统中药草,常被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虽然红景天被广泛认为是安全无毒的中药材,但仍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 胃肠道问题:服用红景天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
问 红景天饭前吃好还是饭后吃好
红景天是一种传统中草药,常用于调节身体功能和提高免疫力。在饮用红景天时,无论是饭前还是饭后都有一些注意事项。饭前吃红景天的好处是可以提前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帮助身体更好地 -
问 红景天到底好不好
红景天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如红景天甙、氢化红景天甙、红景天素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红景天被认为具有抗氧化和抗 -
问 哪一款红景天好
红景天,又被称为罗布麻,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和养生保健品。它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抗疲劳、提高体力和增强抗病能力等多种功效。红景天主要生长在青海、甘肃、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
问 进藏前需要吃红景天吗
进藏前是否需要吃红景天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高原反应的敏感程度。红景天是一种高原植物,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增强体力和抵抗高原反应的效果。如果你对高原反应比较敏感, -
问 红景天哪个好点
红景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在红景天的品种中,有几种比较有名的,如雷公藤、线叶红景天、藿香红景天等。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些红景天品种的特点和用途。1. 雷 -
问 红景天怎么使用
红景天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要正确使用红景天,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购买红景天:可以在药店等地方购买到红景天,通常以干燥的形式出售。确保购买的红景天是来自 -
问 红景天药材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红景天,科学名称为Rhodiola rosea,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以下是红景天药材的主要功效和作用:1. 抗疲劳作用:红景天具有很强的抗疲劳作用,可提高身体对各种应激的适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