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有些时候我们要拒绝AI
导读:11月的乌镇飘着桂香,张朝阳坐在西栅临河的茶馆里接受采访时,桌上的茶烟绕着他的眼镜框——作为搜狐创始人,也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常客”,他聊起AI的语气里,既有技术从业者的
11月的乌镇飘着桂香,张朝阳坐在西栅临河的茶馆里接受采访时,桌上的茶烟绕着他的眼镜框——作为搜狐创始人,也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常客”,他聊起AI的语气里,既有技术从业者的理性,也带着点“互联网老兵”的清醒:“AI是好东西,但有些时候,我们真的要学会‘拒绝’。”
作为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对AI的“好用”有最直接的体感:《张朝阳的物理课》做了四年,现在靠代表本人观点的精准字幕,连复杂的薛定谔方程都不会打错;长视频的智能摘要把“相对论”拆成10分钟的知识点,用户看完就能懂个大概。“AI就像个‘超级助教’,能把知识掰碎了喂给你,但前提是你得‘有脑子接’——要是连牛顿三大定律都记不住,AI给的答案你也听不懂。”
但说到“过度依赖”,他的语气沉下来:“我刷到过AI总结的搞笑视频,明明笑点是‘老板忘带钥匙蹲在门口吃外卖’,AI却写成‘职场人努力的样子’,完全没摸到‘人情味儿’的边儿。还有散文,AI写的‘妈红烧肉’永远是‘肥而不腻’,可真人写的会提‘妈妈藏在碗底的两块糖’——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度,AI学不会。”
更让他担心的是“思考能力的退化”。作为每天直播讲物理的人,他见过太多“问AI答案却不会推导”的学生:“人脑的思考是‘从0到1’的推导,AI是‘从1到N’的拼接。你要是连基本的逻辑链都没有,AI给你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结论’,不是‘你的理解’。”
为什么要“拒绝AI”?张朝阳举了个很“烟火气”的例子:“要是追求方便,谁会去跑42公里的马拉松?躺家里刷手机多舒服?可马拉松的意义,是你一步一步熬过来的汗,是冲线时心脏快跳出嗓子眼的感觉——这些,AI给不了。”他说,“我们用AI是为了‘更好地活’,不是‘更懒地活’。要是哪天连吃饭都要AI喂,连散步都要AI推轮椅,那‘人’的味道就没了。”
聊到AI的“副作用”,他没回避:“现在网上的AI内容越来越多,有的假视频连明星都分不出来,有的AI文章写得比真人还‘像真人’——有时候得用AI自己来甄别‘这到底是不是AI写的’,你说讽刺不讽刺?”他觉得,这得靠法律和平台“慢慢蹚路”:“新技术不是洪水,但得扎好‘篱笆’,不然隐私被侵犯、名声被,谁受得了?”
他望着窗外划过的游船,语气软下来:“我不是反AI,是怕我们丢了‘人’的本质。AI能帮我们做事,但不能替我们‘活’。就像乌镇的茶,得用热水慢慢泡,不能用微波炉转——急不得,也替不得。”
那天采访结束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踩着青石板路往峰会场馆走,路过一家卖桂花糕的小店,停下来买了一块:“你看,这糕得用手揉,用竹笼蒸,AI做的糕,肯定少了点‘烟火气’。”——就像他说的,有些东西,AI真的替代不了。